江西南昌中稻生产全面展开 良种良法助农增收

来源: 36氪
2024-06-20 04:09:42

  中新网南昌6月19日电(卢梦梦 贺登毅)眼下,正值南方中稻播栽时节,在江西省南昌市广袤的田野间,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稻田。

  在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内,农机手们正驾驶着高速插秧机在平整湿润的水田里来回穿梭。插秧机所到之处,一株株秧苗整齐地滑落至泥土中。

  “如今我们种粮全部都是机械化,比过去轻松多了。基地今年种植6000亩中稻,如果天气晴好,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以插60亩水稻,效率高且比人工插秧成本要低,真是省时又省工。”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农户熊贤春说。

  熊贤春告诉记者,今年中稻种植,基地全部选用了优 质品种,且在育秧时采取壮秧培育法,让秧苗根系更加发达、茎秆更加粗壮,移栽后能够快速返青、有效分蘖,为争取水稻多穗、大穗、高产奠定基础。

  据了解,今年,南昌市新建区中稻播种面积将达35.92万亩。为保质保量完成中稻生产任务,该区农机部门组织全区60余家合作社,投入2000多台农机,积极帮助农户开展水稻代耕、代育、代插工作。截至目前,南昌市新建区已完成中稻种植23万余亩。

  在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大片翻耕好的农田内,广大农户正抢抓农时,利用高效农机开展水稻育秧、播栽工作。

  “我今年种了200多亩中稻,利用旋耕机和插秧机同时作业,整田、插秧同步进行,两天时间就可以将中稻全部移栽完毕。机械插秧的效果比较好,秧苗更整齐,后期田管也方便,每亩的产量比过去人工插秧要高100斤左右。”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南溪村种粮大户熊长青介绍。

  据了解,今年,南昌市计划种植中稻95万亩,目前已完成播栽61.93万亩,预计将于6月底前全面完成中稻种植任务。(完)

  石质工具可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早期农业经济的形成与石器关系密切。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石器作为其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支撑农业社会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古代农业活动包括松土、翻土、播种、中耕、灌溉、除草、施肥、收获和加工等许多环节,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中有一部分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关,但也存在一器多用现象。从目前所见郑州地区发现的石质生产工具可知,当时的农业活动应该是维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部门,已具有相当规模,每类石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均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例如郑州地区常见的石铲、石镢等就有可能用于松土、平整土地、中耕除草等;石刀和石镰多用于农作物的收割;石磨盘、石磨棒和研磨器等则主要用于对农作物或其他采集食物进行碾磨加工等。

  从GDP总量看,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依然领跑,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2年其达到12.8万亿元,连续34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实力的背后离不开“制造业当家”,据南方日报报道,2021年,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9069.97亿元,同比增长8.3%,增加值占GDP比重约40%。

  中国民主建国会贵州省委员会提出《关于抓住“东数西算”机遇加快推进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的建议》中写道,贵州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习近平指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展望2023年,我愿同阮富仲总书记同志保持密切沟通,为中越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领航把舵。中方视越南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和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越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抓住“数据”核心生产要素和“算力”核心生产力,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打造面向中国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

  号外号外!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来啦!欢乐春节“我的年夜饭”征集活动也已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新闻网主办,腾讯微信视频号承办,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协办,新浪微博提供平台支持。在1月14日—23日期间,境内外网友、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均可通过腾讯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发布#我的年夜饭#话题、故事、图像、视频等系列产品!

卢晴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