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去库存!IPO在审项目跌破500家大关,终审184家,年内申报仅2家,上市38家融资降八成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4 14:08:31

世界杯人物志丨伊朗“麒麟臂”手抛球多远?卍向日葵卍秋葵卍2021,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6月4日讯(记者高艳云)IPO项目也出现“去库存”现象。

  自去年“827新政”提出阶段性收紧IPO政策以来,在审项目数量一降再降,彼时尚有780家公司在审,今年1月1日也还有705家公司在审,但时至6月初,在审项目数量较“827新政”时减少36.92%,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日,共计492家公司在审。

  就在审项目数据变化构成来看,新增申报项目较少,今年以来新增申报企业仅有2家,去年同期为88家;终止数量激增,今年终止数量高达184家,同比增80.39%,其中183家因为撤回材料终止;企业上市仅38家,募资271.8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72.66%、83.74%。

  近期撤材料终止IPO情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业绩下滑、分红问题、股权集中、板块定位不符、行业下行周期、产能过剩、分拆上市监管严格、科创板上市标准以及中介机构问题等。

  在审项目跌破500家大关

  在审项目数量快速下降,492家在审IPO项目中,中止及财报更新数量最多,为388家,其他阶段包括已受理2家,已问询34家,已回复19家,上市委会议29家,提交注册20家。

  在审公司数最多的板块为创业板,共174家,科创板有71家,深主板有61家,沪主板有92家,北交所有93家。

  就IPO在审项目分布来看,在审公司数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共364家;另外较多的3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42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30家,金融业有16家。

  6家券商位列在审金融业项目之中,分别是渤海证券、财信证券、开源证券、华宝证券、华龙证券、东莞证券,就最新进程来看,渤海证券在“已问询”阶段,其他5家券商的最新进程均为“中止及财报更新”阶段。

  结合上述在审家 数和募资额来看,中信证券与华泰联合项目特点是数量多、融资额高,平均募资额分别为13.6亿元、20.95亿元;民生证券IPO项目数量大但单家项目融资额小,平均募资额为5.11亿元;上述排名保荐项目数量靠前券商中,平均IPO募资额最高的是中金公司,平均募资额为24.35亿元。

  184家IPO终止审核

  IPO撤否终止数量大增,是在审项目迅速减少的原因之一。

  易董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日,今年以来,终止IPO公司数共计184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0.39%。创业板项目终止数量最多为51家,其他板块终止情况为科创板(29家)、深主板(27家)、沪主板(36家)、北交所(41家)。

  今年以来,终止数量基本保持每周10余家的节奏,上周即5月27日至6月2日,有多达15家企业IPO终止。

  因撤回材料终止项目最多,为183家,占比达99.46%,另有1家被否决。

  制造业是项目终止最多行业,有134家终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1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9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5家。

  IPO终止项目较多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19家)、中金公司(14家)、中信建投(13家)、海通证券(12家)、华泰联合(11家)、民生证券(9家)。

  今年以来,企业上市38家,同比减少101家,降幅为72.66%;融资合计271.85亿元,同比减少1399.97亿元,降幅达83.74%。2023年相似时间段同期IPO项目为139家,募资合计1671.82亿元。

  证券行业保荐承销收入锐减,今年IPO保荐承销费合计为18.67亿元,同比下滑81.38%,去年同期为100.27亿元。

  沪深交易所优化上市条件

  今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同日沪深交易所优化上市条件。

  上交所经认真研究论证,拟完善主板上市条件,适度提高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和市值等指标。

  一是将第一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3年累计净利润指标从1.5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从6000万元提升至1亿元,最近3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从1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指标从10亿元提升至15亿元。二是将第二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3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从1.5亿元提升至2.5亿元。三是将第三套上市标准中的预计市值指标从8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指标从8亿元提升至10亿元。同时,在《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进一步明确主板定位,对发行人的行业地位等提出细化要求。

  同日,深交所就修订《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6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新修订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适度提高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净利润指标,将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突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适度提高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的预计市值、收入等指标,将预计市值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4亿元,支持规模、行业及发展阶段适应创业板定位要求的企业上市。

  4月30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4年4月修订)》,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修订内容如下。

  一是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的关键指标。将《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由“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调整为“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将第三项“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调整为“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将第四项“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由“达到20%”调整为“达到25%”。将第七条第一款第五项“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调整为“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二是新增促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荐要求。

责任编辑:王若云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