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观察网
2024-06-03 06:29:17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 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许召元分析,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今年做好稳增长工作具备较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也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有14亿多人口,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这些有利因素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strong>发电企业确保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全力增产量、稳价格</strong>

  记者:数字经济是北京的优势,2023年将重点推进哪些领域?

  2022年,是国际空间站工作的第24个年头,超长的服役期使得空间站的设备性能严重老化,每年高达50亿美元的维护成本,依旧无法修补其损伤。2021年,拜登政府给出了最后的期限:国际空间站最早可能在2030年退役。不过,这还要取决于合作国的意愿。

  彭桐正在整理撰写苏东坡在海南生活期间发生的故事。“以海南为立足点,把苏东坡在海南生活的细节呈现出来,讲好苏东坡在海南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把东坡文化分享给更多人。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认为,近年来,随着版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已能够接受内容付费模式,但因尚无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电视会员业务予以规范,这导致其一定程度上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套娃”式会员收费不仅影响消费体验,也会消耗消费者的信任,长此以往会动摇付费观看的根基,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李珮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