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侨界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09 03:12:29

  马来西亚侨界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

  “愿做中马友谊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侨界关注)

  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5月31日,中国和马来西亚迎来建交50周年纪念日。近来,快乐的气氛洋溢在中马两国侨界。多彩的活动、密切的交流、频繁的对话……旅马华侨华人以行动推动着中马民间友好交流的进程。商界、教育界、文旅界……活跃在不同领域的华侨华人纷纷表示:愿做中马友谊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5月31日,中国邮政与马来西亚邮政共同推出《中马建交五十周年》联合纪念邮票。邮票以马来西亚国树印茄树和中国迎客松为元素,象征两国深厚友谊。发售当日,许多马来西亚民众一早就到邮局门口排队,希望在首日封上盖上当天的邮戳。

  “在中马建交50周年纪念日这天,我收到了一套纪念邮票和盖着当天邮戳的信封。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无价之宝,我要好好珍藏。”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林秋雅说。

  最近,林秋雅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受邀参加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回顾建交初心,中马携手前行”座谈会,带领马来西亚7个乡团到海南考察,主持筹备《再会南洋——南侨机工后人千里寻亲路》新书出版,策划中马武术、音乐、华文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

  “5月31日当天,我还 收到了家乡海南省文昌市2024年‘海南村VA’(乡镇排球联赛)的邀请。6月22日,我将和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的侨胞一起到文昌感受火热的文体盛事,太期待了!”林秋雅说。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的庆祝中国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联合音乐会,邀请华侨华人前来共赏;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暨“家国情怀”文献艺术展,在马来西亚槟城吸引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一同参观;“黄河之魂——马来西亚归侨艺术家黄国强回顾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连日来,中马侨界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

  热闹的纪念活动是中马关系更加紧密的一个缩影。据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报道,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科技和贸易、金融等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

  “中马两国正走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上。作为马来西亚工商界代表之一,中华总商会愿助推两国经贸合作和友好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卢成全说。

  助推中马教育交流

  近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四季庭院,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师生校友围炉茶叙,举办《南枝更有花》新书发布会。这本由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编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梳理了近代以来北京大学与马来西亚教育界交往的故事,记录了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自成立以来助推中马文化教育交流的十年历程。

  “中国与马来西亚文教界的交流源远流长,近年来更是日渐密切。10年来,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致力于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文教界互动合作,搭建两国友好桥梁。”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赖贞瑝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10年来,我们多次举办招生宣讲会、迎新茶会,促成中马两国中学缔结友好学校,推动开展北大博雅海外人才培养计划,举办‘未名雅集·品味南洋’‘博雅论坛’‘马中青年回儒文明论坛’‘亚洲新时代的南南合作论坛’等品牌活动,吸引马来西亚优秀学子到中国学习,促进两国文化教育领域交流互鉴。”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马来西亚主要留学生来源国,到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也越来越多。“中国高等教育展”“中马职业教育展”等交流活动深受学生和院校欢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为包括马来西亚在内多国学生的热门选择,迄今已经培养了4800多名毕业生。

  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文教委员、元启科技有限公司(马来西亚)执行董事何灿浩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作为从事中马教育交流行业的华三代,我能明显感觉到,中马教育交流在最近两年掀起了一波新热潮。中国与马来西亚高校、中学在教育、科研、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合作程度也更加深化、细化。目前,我正筹备将中国高校的人工智能课程引入马来西亚学校,希望助力中马教育界合作交流。”

  共享中马文旅热潮

  2023年12月,中马两国开始实施对对方公民的免签入境政策,马来西亚成为更多中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之一,马来西亚朋友也可以对中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许多从事文旅行业的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来说,新的市场机遇正在涌现。

  今年春节期间,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条全长近200米的“马中友谊祥龙”在老街和广场间穿梭,超百人合力舞动长龙的场景,吸引马来西亚当地民众和各国游客前来观赏。

  “这个为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推出的‘马中友谊祥龙’舞龙活动已列入《马来西亚纪录大全》。我们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古街舞动长龙,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近年来,中马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多层面交流不断推进,中马两国民众也更加相知相亲。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有动力也有热情促进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推动两国民心相通。”

  一直专注于中马旅游业交流的马来西亚华三代郑琪卫最近一直在中马两国不同城市间奔走。“今年以来,许多中国省份在马来西亚开展文旅推介活动,山西、陕西、云南、新疆等省份在马来西亚的知名度逐渐提升。如今,马来西亚到中国的旅游热潮正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郑琪卫说,“最近,作为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理事,我受马来西亚泰莱国际学校蒲种分校委托,协助组织该校学生到北京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分校游学,希望能促进中马青少年的跨文化交流,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中马友谊的种子。我相信,更加深入当地、更加细分领域的文旅业态正在中马两国蓬勃兴起。”

  “未来,在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马来西亚侨界希望能在文化交流领域助推更多‘小而美’项目落地。比方说,马来西亚华埠可以和中国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建立友好关系,开展文化周、特产展销会、专题论坛等特色活动,通过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的双边民间交流活动,推进两地民心相通。旅马华侨华人愿做中马友谊的传播者和推动者。”颜天禄说。(高 乔 赵婧姝)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小学入学的择校需求会长期存在,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的入学人数减少可能只是暂时的,一旦学位压力缓解,供给再次大于需求,还是会有更多适龄儿童涌入教育强区。

  赵女士提到,有人不停根据电话加微信,加了至少有200多个。因为与丈夫处于失联状态,自己只好把所有需求、求助电话都记下来,不停在多个微信账号的朋友圈发,祈求借助自己几万人规模的朋友圈,能够让救援队早日看到这些信息。

  8月1日,中志协救援队从保定市白沟区抵达涿州市西丁小学进行救援。队长安欢曾四次开救援艇进入大石桥村,他抬头望去,里面的房顶上到处都是人,“都是哭着救命。”但救援困难,在他印象中,特别是今晚7点过后,水流又变大变急了,4米多深。有一个人抱着吊车的钩子一天一夜了,但是到最后他也没能搭救对方,因为附近都是急流,救援艇无法行进过去。

  在盲目生产方面,贾海彬举例,2018年前,在扶贫资金支持下,国内栀子产区的农户盲目扩大种植该品种,最终造成该品种价格连续暴跌,售价最低时只有5.5元/公斤,无法覆盖采收的劳力成本,造成大量种植栀子的土地荒芜,甚至栀子树遭砍断,为本轮栀子价格暴涨到38元/公斤以上埋下伏笔。

  “看德胜的房子,一般都还是冲着学区来的。”张波介绍。执行多校划片政策以后,德胜学区内的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划片小学有育翔小学、西师附小、三帆附小、实验二小德胜校区,而德胜学区小升初派位对应的中学是三帆中学、十三中分校、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

  实际上,为网红导游背书的旅行社也略有不同。一种是传统旅行社,自身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打造导游IP、旅行社IP,通过线上与线下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另一种则是专注于线上的旅行社。前段时间在抖音上走红的@新疆小伙祁秦,就是第二种模式下的文旅账号。这背后不仅仅是导游个人的线上化,更是旅行社发展模式的转变。

谢凤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