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盼望能研究首批月背样品

来源: 凤凰网
2024-06-27 16:28:06

  ◎本报记者 刘 霞

  6月25日14时7分,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自然》网站对这一历史性事件予以高度关注。文章报道,有史以来首批来自月球背面的岩石安全降落在地球上,科学家们迫不及待地想对这些月球样品开展研究。

  文章称,本月初,来自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在北京开会,讨论他们希望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样本解决哪些科学问题。参与者投票选出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3个问题: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为何如此不同,月球内部的深层结构究竟是何“模样”,以及“南极—艾肯”盆地是何时形成的。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则表示,中国在月球上执行高度复杂任务的能力非常强。控制航天器并与之通信,在月球轨道上机动、着陆、起飞和交会的技术“对于在不久的将来很好地开展载人月球任务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 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蔚指出,这些样本可能不同于以前在月球正面采集的岩石,科学家们对它们抱有很高期待。

  嫦娥六号任务呈现的国际合作精神也备受好评。嫦娥六号携带了4台国际仪器进入月球轨道或到达月球表面,其中包括欧洲空间局的月球表面负离子分析仪(NILS)、法国的月球氡气探测仪(DORN)、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以及巴基斯坦的立方星。

  NILS首次在月球上探测到负离子。NILS项目经理、荷兰科学家尼尔·麦尔维尔认为,研究这些粒子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月球表面的环境,并帮助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和载人任务。

  DORN首席研究员皮埃尔·伊夫·梅斯林则表示,在仪器于月球表面作业期间,他的团队记录了19小时的高质量数据,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不少国际科学家也希望对嫦娥六号样本开展研究。譬如利用这些样本,可计算出导致月球形成的巨大撞击出现后,月球岩浆海洋的启动和终止时间。

  退休教师阚成华潜心研究葫芦烙画,并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们体会传统技艺,传承优秀文化,专门创作了“兔迎盛世蔚新春”系列作品,表达祝福,喜迎兔年的来临。(完)

  珠江委副主任胥加仕指出,2022年10月以来,珠江流域降雨和江河来水持续偏少,珠江河口共出现5轮强咸潮,珠江委统筹各方用水需求,组织实施了多次应急补水调度,有效压制珠江河口咸潮。

  颐和园的冰上项目均以健身、娱乐为主,适合青少年与儿童参与,没有技术的高门槛,贴近百姓市民冰上娱乐的需求。

  据了解,HEPS整体建筑外形似一个放大镜,寓意为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建成后的HEPS,将是中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随着港澳与内地恢复通关,预计粤港澳地区的旅游、留学、商贸等活动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新国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祥称。

  在今年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数字化“气息”很浓,不少政协委员着眼于数字化赋能文旅,并建议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下称“三大世遗”)组团拥抱数字化。

柯一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