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免费供水,企业起诉甘肃省国资委!15年损失1.2亿元,还有利息4330万元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12 13:57:20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程鹏 张海妮    

  供水费用纠纷导致上市公司起诉甘肃省国资委。

  此事由来要追溯至方大炭素改制时,方大炭素曾承担社会供水职能。根据去年的公开信息,方大炭素因历史原因向附近村民无偿供水,随着水源地自建水厂,这部分社会供水职责逐步移交给兰州华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去年8月25日,后者已对海石村进行供水。

  要求支付供水损失1.65亿元

  6月11日晚间,方大炭素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6月6日出具的(2024)辽01民初1335号《受理案件通知书》,公司因承担社区供水等社会职能引起的合同、准合同纠纷对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起诉讼。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诉讼尚未开庭审理。

  方大炭素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向二原告给付供水损失1.21亿元,并承担自供水损失发生之日起至实际付清供水损失之日止期间的利息4330.3万元,以上暂定合计1.65亿元。

  根据方大炭素所述,2006年甘肃省国资委决定通过转让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炭集团)持有的兰州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龙科技)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解决海龙科技面临的危机。

  2006年9月30日,原告辽宁方大与被告甘肃省国资委签订《协议书》,其中第五条约定“对于海龙科技的企业办社会的部分资产、业务及相关人员,国资委承诺在2007年年底前由其全部接收并移交至社会,辽宁方大及海龙科技不再承担任何社会职能”。根据《关于解决方大炭素重组遗留问题的会议纪要》(甘政办纪〔2007〕50号),纪要决定“兰炭集团‘三供’及物业管理职能的移交问题,按省政府国资委与辽宁方大2006年9月30日签订的重组协议执行,即2007年12月底之前由方大炭素负责,2007年12月底之后先委托方大炭素管理。省政府国资委对方大炭素承担的兰炭集团‘三供’费用先记账,在研究兰炭集团破产方案时一并研究解决办法”。

  被告甘肃省国资委未按照上述要求对方大炭素的供水费用予以解决,导致自2008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24日期间,原告辽宁方大与原告方大炭素一直为被告承担社会供水职能,实际承担造成原告供水损失。

  去年由当地企业向村民供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方大炭素2023年年报,水电费一栏在管理费用。去年公司水电费1228.6万元,2022年水电费则为 1414

  去年9月,兰州日报曾报道方大炭素社会供水职能正式移交属地企业管理。根据报道内容,经过连续10天的带负荷调试运行,该公司水源地自建水厂正式移交兰州华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华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是兰州市红古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方大炭素水源地自建水厂始建于1965年。因历史原因,自建成以来一直承担着海石湾南区及海石等三个村子的生活供水和厂区生产供水。近年来,为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从2021年11月开始,该企业承担的供水社会职能逐步移交专业供水企业。经红古区政府协调组织,红古区住建局、供排水服务中心等单位牵头实施制定了移交总体规划方案。移交工作从2023年4月份实施,8月24日具备调试条件。至此,方大炭素社会供水职能全部结束。

  方大炭素是石墨电极龙头,其下游主要来自钢铁产业。去年,方大炭素净利润同比下滑50.44%。

  记者|胥帅

  编辑|程鹏张海妮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责任编辑:王若云

  客观地说,北控俱乐部这几个赛季以来对于马布里的支持和信任非常大。在本赛季开季前球队誓师大会上,北控集团领导强调前线将士在赛场和训练场上要一切听从马布里的指挥,这等于是给了老马最高指挥权。

  本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汪文正)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及党的十九大以来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财政工作。

  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三虎桥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尽管工作人员因感染新冠不是满员状态,但仍尽量以上门或致电的形式,一周多次询问独居老人情况,包括是否出现阳性症状,需要哪些帮助等,并做专门记录。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3/56/9687772775911150276.jpg" alt="" />

  (十) 高校招生入户。户口住址在省市外学生被郑州市高校录取后,可将户口迁至高校所在地学校集体户口。

  从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从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到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过去十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举办了迄今为止第一届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切实有力的行动与持之以恒的决心。

吴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