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2 18:09:11

  【地评线】徽评: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今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 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这些天,人们借助端午假日,在沐浴传承千年的端午文化、感受来自历史长河的自然文化遗产中沁润心智、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现象,清晰可见。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追逐的“国潮”新风尚。前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进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新时代的“社交符号”。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潺潺流水,绵延不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与灵魂。无论是京剧的唱腔、昆曲的婉约,还是剪纸的细腻、刺绣的精美,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审美追求。然而,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曾一度面临失传和遗忘的危机。如今,“国潮风”兴起,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便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 “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从心底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大理古城人民路两侧,餐饮、民宿、酒吧等小店密布,游客熙来攘往。“过年这几天的房间都订完了。”古城内经营民宿10多年的刘雨婷感叹,流动的人群让人看到了新春的勃勃生机。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新闻联播):2023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总书记的讲话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汇聚起磅礴力量。各地干部群众表示,要在新的一年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不断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G631次列车预告进一站台,上车人数185人。”

  参与春运的16年来,杨洪已养成了发车前亲自检查车辆状态的习惯。每天早上发车前,他将车开到检修区,自己拿着电筒钻入车底一处一处的仔细检车,机油、冷却液、刹车、转向等检查无异后发车。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大冬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女子冰壶项目在境外大冬会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上一次夺冠是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

  北京铁路公安处宣化派出所政委孙坚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国是直通车采访时介绍,郑警长其实是个很温暖的人,不仅在家啥家务活儿都干出了名,连那些被他处理甚至抓捕过的人都说他人很暖。

许昌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