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蒙古族女孩随父巡边:这一刻,又美又飒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30 18:56:45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28日电 题:10岁蒙古族女孩随父巡边:这一刻,又美又飒

  中新网记者 张玮

  “爷爷和爸爸都是护边员,从小我就学习骑马,想着有一天能跨上马背跟他们一起去巡边。”近日,一段内蒙古呼伦贝尔边境草原上小女孩骑马随父巡边的视频蹿红网络,28日,面对中新网记者的采访,10岁的朵儿略显羞涩,却在言语中透着自豪。

  朵儿的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呼和哈达草原,这里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

  由于巡边途中地形复杂,有沼泽、芦苇,不适合开 车,所以,朵儿的父亲础鲁每天要骑马巡边40余公里,这样的戍边生活朵儿从小就见惯了。“骑马有个好处就是方便驱赶

  早晨6点钟,阿爸喝了一碗阿妈起早煮的奶茶,背上干粮,跨上马背便出发了。

  “阿爸,我也想跟你一起去。”朵儿记得去年国庆节假期的一天,她放假在家,便向阿爸提出同行的请求。阿爸轻轻点点头,朵儿迅速钻出被窝,快速整理着装跨上马背,接过阿爸手中的五星红旗走在巡边队伍的最前面。

  从此以后,只要朵儿放假,她就会和阿爸一起去巡边。“有的时候我跟着走一段路,有的时候我能走完全程。”对于这件事,朵儿很是骄傲。她的马儿叫小红,从小陪伴她,如今也一样陪着她走在巡边的路上。

  础鲁是个标准的“85后”,他的父亲曾经是这片草原上的护边员,他从小就跟随父辈巡边,护边像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使命。所以如今带着女儿去巡边,对他来说是“女儿长大了”的象征。

  蒙古包里有一个尘封的小木箱,很旧很旧。础鲁轻轻拂去箱子上的灰尘,打开它,记者看到一叠粗略的简化地图,那是多年来他和父亲为守边护边亲手绘制的地图。

  础鲁还记得,1996年夏天,11岁的他随着父亲巡边,马背上的颠簸和阳光的暴晒让础鲁打心底不愿再多走一步。巡边途中,一阵急促的哨声响起,这是出现特殊事件独有的传讯方式。父亲带着础鲁在界河边一寸一寸地摸索着,马蹄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泥泞前进,像极了老式打字机。

  “搜寻结束后,星光下父亲略带微笑的脸庞给我带来深深的震撼。”2008年,础鲁如愿受聘成为护边员。那一年,他也和自己心爱的“海日太胡很”(蒙语,意为“心爱的姑娘”)步入婚姻的殿堂,而他们的蜜月旅行目的地则定在了呼和哈达草原上。

  每天础鲁带着妻子骑马巡边、徒步踏查,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画一画地图,就这样,础鲁更清晰地熟悉了呼和哈达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洼一土。

  2009年和2014年,础鲁的两个女儿分别出生。“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让她们学骑马,我也会经常带着她们参与巡边护边。只是去年在小女儿朵儿的主动要求下,我才带她们骑马巡边的。”

  “无聊的时候我会问阿爸一些特殊的地标,比如山,比如丘陵。”朵儿说,她也想成为边境草原上的“活地图”,更好地巡边护边。

  2017年,础鲁报请边防部队,组织自发性捐款为边境草原修建了长达38公里的网围栏。同时,为鼓励更多人参与巡边护边,在当地边境派出所的支持下,础鲁开始带头组织护边队伍,带着他们巡边、训练。随着时间推移,护边队伍从开始的几人变成现在的20多人。

  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市护边员队伍人数达到1100余人。为推动护边员队伍规范化建设、实现人数优势向质效集成的转变,2023年,当地成立了以护边员、退伍军人为骨干的“呼伦贝尔卡伦沁志愿者服务协会”,在各边境旗、市成立6处护边员服务工作站,在边境苏木乡镇建立48处护边员服务实践站及11处讲习所,础鲁便成为新巴尔虎左旗“卡伦沁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的站长。(完)

  在烹饪课上,龙玮首先向德国学员介绍,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庭的团圆聚餐,是每年年末迎接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菜肴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龙玮分别从选料、刀工、火候、调味、烹制等方面详细讲解了每一道菜的制作步骤和要点,传授烹饪技巧,向学员介绍了春节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吃饺子吃的是“吉祥如意”、求的是“喜庆团圆”等春节饮食习俗,生动诠释了春节文化意义。

映衬着人们的笑脸

希望大家无论在哪里过年

  演唱:姜育恒(中国台湾)、苏有朋(中国台湾)、王铮亮、汪苏泷

  38.舞蹈《我们的田野》

  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此次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对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责任意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稳妥有序组织实施,切实维护游客安全与合法权益。

吴怡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