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内蒙古东部区译制基地 汉蒙双语“好声音”由此来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27 00:48:38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26日电 题:访内蒙古东部区译制基地 汉蒙双语“好声音”由此来

  作者 奥蓝

  翻译室里,人们安静又紧张地忙碌着,只有敲击键盘和鼠标的声音;后期制作工作室中,工作人员剪辑刚刚录播的《石榴籽故事分享——阿尔斯楞的眼睛》视频课件;译制成果展厅中,工作人员为前来考察学习的人介绍他们服务农牧民的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东部区蒙语译制基地(以下简称译制基地)于2007年成立,目前这支十余人的团队已翻译300余万字学习资料、译制发放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基层换届选举等相关宣传资料4万余册、拍摄制作上百部专题片和700余部视频课件的蒙古语译制。

  26日,中新网记者对这里进行探访。

  “基层特别需要这个,尤其是年纪大的牧民。”译制基地主任建军介绍,“我们把法律法规、乡土教材等用汉蒙两种语言传递到内蒙古东部区的广大农牧区,用视频、音频、课件等形式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让基层受教育,让农牧民得实惠。”

  译制基地成立以来,对牧民生产提档升级作用明显,不仅拍摄制作了《屠宰羊技术》《奶牛饲养技术》《蒙古传统奶食品的制作》等技术专题,还翻译了《嘎查村级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百例》《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等材料。为服务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他们翻译换届政策法规、应知应会等学习资料20余万字;为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他们翻译制作《中医养生之道》《端午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反映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的图书影像资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翻译需求是牧民主动提出来的。

  “比如风力灭火器使用的蒙古语科普视频,就是陈巴尔虎旗一位牧民给我们提的建议。他说,汉语的有些术语把握不准确、听不太明白,于是我们就拍了蒙古语教学片。”译制基地工作人员关格尔告诉记者,译制基地还把生产生活的知识录成音频,这样牧民可以边干活边听。

  “这是一项严谨的工作,要字斟句酌。”建军告诉记者,每一次的翻译工作都要经过地方民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审核。日常,译制人员还要参加培训。

  据了解,这些年,译制基地在翻译之余,还立足当地情况,自主拍摄了《暖冬》《失信让你寸步难行》《记革命烈士阿尔斯楞》等汉蒙双语纪录片、专题片和微电影。

  2019年,译制基地开设自媒体公众号,随时上传制作好的翻译作品。目前公众号已录制、编辑发布视频、音频讲座200余讲。粉丝4000多人,关注人大多是基层牧民群众。

  “在线上听牧民讲堂课程,我了解了奶食品制作的技术,对我们生产生活很有帮助。”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白音布日德嘎查孙布尔一边制作奶食品,一边介绍线上讲堂的好处。

  为不断探索实践提升译制水平,译制基地积极与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高校形成双向合作机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大学生在蒙语译制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译制基地还兼职“讲师团”,把自主拍摄的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和产业技术的专题片刻成光盘,以培训、座谈的方式将政策法规、民族团结、 乡村振兴、知识技能教育等“好声音”传递延伸到草原深处。

  “我们是‘流动课堂’,牧民在哪里,讲座就开到哪里。我们从老百姓的角度,讲他们用得到的知识和内容。”关格尔是宣讲人之一,会专挑与基层牧民息息相关的事儿来讲,比如基层两委选举、牧民贷款遇到的问题等。

  上周,译制基地在古日班赛汗夏营地举办了一场理论政策的讲座,20多个牧民参加。关格尔告诉记者,如果是冬天忙着接生牲畜的时候,不少牧民都通过视频连线听讲座。

  “今年这样的讲座已经办了十几场了。我们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今年要走遍7个苏木镇。”建军告诉记者,下一场计划在本周末进行。(完)

  今年50岁的夏前奎,将返回广州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干活,日薪约300元。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奔赴就业岗位,更是奔赴新一年的希望。“去年受疫情影响,工地停工挺长一段时间。今年要甩开膀子好好干,多攒些钱让家人过得更好。”

  千百年来,随着花边技艺传承发展,会花边伞制作的艺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以大汶口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花边伞制作与销售区域。

  当天,众多市民来到莫尼山非遗小镇,参观陶瓷文化馆、非遗博物馆、非遗艺术中心等,享受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大餐”。

  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初检妊娠率达到42%,200天以上在孕率达到17.5%,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表明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成熟。”他说。

  推进瘦身健体,突出主责主业。国企“两非”“两资”清退任务基本完成,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3066.5亿元。

  此外,在近年来相关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助推下,微众银行紧抓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机遇,发布供应链金融“百业千亿计划”,持续深入产业链,逐步扩大行业覆盖深度与广度,重点布局民生消费、新基建、绿色产业、现代农业、专精特新五大方向,响应国家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的战略布局,支持国内实体产业科技化、绿色化转型,奔赴科技强国、乡村振兴、“双碳”等国家战略目标。微众银行将不断聚焦支柱产业,与更多中小微企业携手同行,为擦亮中国产业名片凝聚力量。

林诗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