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爆发!未来几天,地磁暴或再次发生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3 16:55:25

  日前,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提示,北京时间6月2日3时39分,太阳活动区13697爆发了一次强度为M7.3级的中等耀斑 ,并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喷发类型为全晕喷发。受此影响,预计6月4日前后可能发生小至中等地磁暴。

  地磁暴发生期间,运行在500千米以下轨道高度的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可能因大气拖曳造成轨道高度的下降,卫星导航设备的定位也会因电离层环境的不稳定而误差增大;对于飞行在大气层平流层底部高度区域的飞机,会面临通讯环境变差和跨极区辐射的双重风险;磁暴造成的地磁强度和倾角的变化,则会给信鸽一类依靠地磁导航的动物带来麻烦;对于极光爱好者,伴随地磁暴而来的便是他们所追逐的极光。这些领域的相关人员,未来几天要时刻注意空间天气信息。

  此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的太阳活动区13697位于可见日面的中部偏东南侧,正随着太阳自转逐渐正对地球,其面积不是很大,但磁场结构为复杂的β-γ-δ型,曾在6月1日至2日连续爆发三次X级以上耀斑,且未来仍有爆发中等强度以上耀斑的可能。

  做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

  中国有何大国重器?

  “地磁暴凸显空间天气预报重要性。”前段时间,地球出现几十年来最强地磁暴之一,全球多地可见极光,世界气象组织作出这样的提醒。

  太阳活动具有11年的周期性,会经历由弱变强、由强转弱的过程。我们目前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峰年期,未来两三年仍有很大可能发生强烈的太阳活动,引发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

  天气预报讲究“未雨绸缪”,空间天气预报也是一样。

  相关机构需要尽可能提前对空间天气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进行预报,判断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醒各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进入本世纪,我国在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监测和研究方面的投入迅速增加。

  空间环境监测主要分为地基监测和天基监测两种方式。简单来理解,就是“基于地面”和“基于太空”,可以合力布下“天罗地网”。

  在天基探测方面,针对空间天气的源头——太阳,我国先后发射了“羲和号”和“夸父一号”卫星,紧盯着太阳的一举一动。

  在地基监测方面,则要提到一个响亮的名字——子午工程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被称为“千眼天珠”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位于内蒙古锡 林郭勒盟的行星际闪烁望远镜和位于海南省的三站式非相干散射雷达,都是子午工程的标志性设备。

  从四川到内蒙古再到海南,子午工程的设备分布怎么会如此广泛?

  事实上,空间天气扰动是沿经纬向分布和传播的。基于这个特点,子午工程沿东经100度和120度、北纬30度和40度,布局了31个观测台站,建设了282台监测设备,其中就包括20余台套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监测设备。

  从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到行星际、太阳大气,子午工程的探测范围涵盖了五大空间环境圈层,能获取多达40类的空间环境参数,可见子午工程规模之浩大。

  子午工程I期,也即“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于2012年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子午工程II期,也即“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也已经于近期完成建设,成为国际上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地基空间天气监测网络。子午工程II期经国家验收后将进入正式运行,对国内外科学家开放共享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2022年3月初,因工作原因,土登旺扎无法回家过年。对于藏族人民来说,藏历新年是一年中的盛大时刻。“在去年藏历新年前,教导员曾闲聊式地问过我,在老家新年吃什么。”土登旺扎说:“我只以为教导员是想了解我们的民族风俗。”

  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氛围的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展位成为此次春节祭的一大看点。“人气王”大熊猫人偶与到场观众互动,其憨态可掬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引来当地熊猫爱好者前来打卡,拍照留念。充满浓浓春节气息的“欢乐春节”吉祥兔大型海报、红色主题门头、大红灯笼、非遗剪纸与栩栩如生的年画体现出中国文化与非遗传统艺术的魅力,吸引不少“中国旅游迷”聚集。

  许多柬埔寨网友在柬单网相关报道后留言说,“祝愿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春节快乐”“祝大家新年快乐!”(完)

  黄家院村是映秀镇地势最高、位置最偏远,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村,为了方便茶农种植,近年来,当地政府还扩建了公路、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三年前,当地还开发出野生金银花的种植,成了当地的致富新帮手。野生金银花经过加工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23日凌晨,北京迎来兔年第一场降雪,环卫工作人员冒着严寒,迅速在大街小巷开展除雪作业。“大年初二正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我们越早清理干净,市民出行就越多了一份安全。”北京环卫集团平谷公司城市机扫中心工作人员于洋说。

  舞蹈《锦绣》让迪拜龙城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金国中赞叹不已。他说,舞蹈用现代技术精彩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沉醉其中。

王士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