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做扎根草原的民族团结使者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26 19:41:21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 题: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做扎根草原的民族团结使者

  作者 乌娅娜 李腾飞 马壮

  “在新时代,虽然演出的条件和设施好了,但乌兰牧骑的职责从来没有变过,乌兰牧骑队员的优良传统也没有丢失,我们在草原百姓心中的地位也依然是‘我们的乌兰牧骑’。”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副团长白岚说道。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他们是小型、流动、综合性的文化工作专业队伍。队员们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党的政策、民族团结的成果在广袤的草原上传播开来。演出间隙,队员们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打草、接羔、剪羊毛、义务理发、辅导文化,与农牧民群众结下浓浓深情,牧民亲切地称他们为“我们的乌兰牧骑”。

  从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成立到现在,一代代乌兰牧骑人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当白岚第一次在家门口的一个小礼堂里看到乌兰牧骑演出时,就被节目和演员深深吸引,1996年,16岁的白岚成为一名乌兰牧骑队员,如今依然为乌兰牧骑的发展做贡献。

  作为中年一代,白岚言传身教,将老一辈乌兰牧骑队员的本领、精神和作风传给年轻一代。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没有变,我们到牧区演出,不管走到哪,当地的各族群众都把队员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领到自己家住,一起吃饭,一起劳动。”白岚说道。回忆起去年的一件事,她不禁红了眼眶,“我们在额尔古纳市演出完,当地一位生活不太富裕的老人竟然掏出了200元,让我给乌兰牧骑的孩子们买冷饮,当时我们特别感动。”

  “90后”的包蕊也和其他队员一样一专多能,她是舞蹈演员、主持人,还会弹古筝。每年,他们都走进内蒙古基层各地演出上百场。

  有一件事也令包蕊记忆深刻。“我们在去阿拉善盟演出的途中,看到有一位牧民的卡车翻倒在路边,马群也走散了,男队员们立刻上前帮忙扶卡车,女队员们去找走丢的马匹,帮助牧民解决了困难。”

  随着社会的进步,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在继承传统节目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编排新节目,以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在最新排练的器乐合奏《奔腾北疆》中,小提琴和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共同奏响。器乐部负责人云帅告诉记者:“两种乐器的融合也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代表着北疆文化的创新发展。”

  现如今,走进草原深处的乌兰牧骑依托“演出+”的形式,将反诈、消防、法律等知识融入到节目中,也和各行各业开展共建,“红色文艺轻骑兵”有了更多的职能和责任。

  采访中,乌兰牧骑的队员们现场表演了弘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节目《同心共筑中国梦》,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演员们在歌声中起舞,歌词中唱道:“56个兄弟姐妹彼此牵挂,风里雨里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天南海北心相连,我们是一家。”(完)

  邓迪那:柬埔寨农民很高兴能够向中国市场供应大米、木薯、玉米、腰果、香蕉、芒果和龙眼等优质产品。中国还可以进口美味的柬埔寨淡水鱼产品。这也吸引了一些中国投资者来柬投资农业和加工设施。

  北宋初年,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实现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当时及后世百姓所敬仰。

  截至目前,项目已培训120名学员。学员毕业后或留校任教,或在乡镇电子商务站点工作。还有人进入园区企业,或者回到家中销售当地玫瑰花酱、葡萄干、大枣等特色农产品,可以说和田地区第三产业及职教领域已经搭上了电商经济的“快车”。

  “用无人机植保省时又省力,比传统模式节省人工50%,省肥15%,还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山东省兰陵县粮友之家家庭农场经理刘伟介绍说,该农场采用“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农田+智能化管护”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水源运行监控、耕地质量监测点、小型气象预报站等科技和设备,多措并举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利用的高标准农田。

  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向往,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在与天津远隔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地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天津援疆人扎根于此,帮助和田地区的经济结构在几年间不断优化。

  他咧嘴一笑,“我自己也很意外,在没有三弦专业的上海音乐学院我能连讲两场,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没有一个学生中途离席,也没有人玩手机。很多学生甚至在会后写信给我分享心得体会。”

王淳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