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咖啡老林”:让世界爱上云南咖啡

来源: 新华社
2024-06-29 11:37:42

  中新社上海6月27日电 题:德国人“咖啡老林”:让世界爱上云南咖啡

  作者 高志苗

  来自德国的林德恩(Eric Baden)走到哪里都带着他的“奖章”。

  自称是云南咖啡“代言人”的林德恩,1998年首次来到中国,先后在徐州、北京、上海居住。12年前,他辞去化工行业高管职务进入咖啡行业。经过几年行业观察,他在上海创立“咖啡公社”,定位于扶持云南咖啡豆。

  林德恩希望通过“咖啡公社”这个略带中式风格的品牌名,与更多云南咖农“建立联系”。“希望咖农一看到这个名字,就能明白我们与其他国际咖啡连锁品牌的不同。”

  他将自己的社交账户名设为“咖啡老林”:“或许可以让咖农感觉亲切”。

  从成立之初,“咖啡公社”就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让云南咖农生产出优质的咖啡豆上。从咖农手中收购生豆的同时,林德恩也与咖农分享熟豆的烘焙方法,探索独特的“普洱风味”云南咖啡。“通过系统的烘焙和厌氧发酵,云南咖啡最终的口感有了普洱茶的味道,这是其独有的风味。”

  一个外国人为何会对云南咖啡如此上心?这是林德恩常被问及的问题。“十年前我接触云南小咖农,觉得他们很苦,咖啡生豆收购价很低,很想帮助他们。”他还记得最初合作的村子“不通路、不通电、没有干净的饮用水”,而现在那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切实看到咖农生活的改变”也成为他向前的动力。

  为了让云南咖啡走向世界,近年来,林德恩带着云南咖啡豆参加各种国际咖啡大赛。“咖啡是一个不愿意承担风险、接受新产品比较慢的行业,我们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来推广云南咖啡,慢慢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这么独特的咖啡风味。”

  “中国人喝中式咖啡”,林德恩将这句话印在了咖啡杯上。“这不是噱头,美国有美式咖啡,中国也有自己的咖啡豆和咖啡文化,云南咖啡可以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在他看来,中国的咖啡文化是年轻人可以尝试和开拓的新领域,越来越多的饮品店将茶文化和咖啡文化融合,碰撞出不一样的“风味”。

  中国咖啡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也给林德恩创业增添了信心。《20 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相关企业数量已达384859家,较2022年增加602

  一边是“咖啡公社”的所在地上海,一边是中国咖啡产地云南。两地往返是林德恩工作和生活的常态。如今,除了担任“咖啡公社”品牌代言人,他还利用“咖啡顾问”的身份,帮助更多上海咖啡店推广云南咖啡。此外,他也邀请咖啡爱好者到云南工厂参观,了解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星    

  舒庄乡党委书记刘建锋告诉新京报记者,商水县各乡镇已经成立专班,宣传每斤0.04元的烘干补贴政策,分村分区组织群众到就近烘干点进行烘干。刘建锋说,正常情况下,每斤小麦烘干价格在0.08元,烘干补贴能覆盖一半的支出。

  5,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韩国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大放厥词,甚至采取选边站队的举动,一些韩国人已担心,这将导致“令人难以承受的外交后果”。这对韩国是好事吗?

  对于毕加博辞职以及发表的相关言论,亚投行在15日发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声明中表示,亚投行已接受毕加博的辞职,他自2022年3月起在亚投行担任全球通信主管一职,在这段时间里,亚投行一直支持他并赋权其履行职责。

  亚投行一名加拿大籍员工最近辞职了,还在社交媒体上对“老东家”口出恶言,发出公开指责。这种事情虽然缺乏契约精神,但在现代职场上也不算少见,带着个人情绪和怨气走人乃至跑到网络上发泄一下的也时而有之。而加拿大政府这次的反应就很反常了,加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居然不问情由,在同一天宣布“冻结”与亚投行的关系,并称将对该名员工的所谓指控展开调查。这让原本可能只涉及劳资纠纷的事情,高度政治化了。

  近4年时间,在“链主”宁德时代的引领下,动力电池在宜宾聚集成势。以“黑马”之姿在动力电池赛道上狂奔的宜宾,不仅仅有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地方财力等优势,“人的能动性”同样非常关键。

陈淑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