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红策略获验证!港股国企指数上半年领跑全球 是否仍值得关注?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7-01 14:42:26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胡家荣)伴随着上周五收盘,港股市场迎来年中总结。截至当天收盘,国企和恒生指数在年内累计分别上涨9.77%、3.94%,报收6331.86点、17718.61点。而科技指数在同期下跌5.57%,报收3554.45点。

若以全球指数为例,恒生国企指数以接近10%的半年涨幅领先标普500、伦敦富时100、道琼斯等主要指数。

事实上,国企指数多数成份股具备高股息、现金流充沛、估值较低,具备安全边际几个特点。以领涨的中国海洋石油为例,该公司在3月底公布2023年业绩,董事会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66港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洋石油在1月公告的2024年经营策略明确表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全年股息支付率预计将不低于40%;无论公司的经营表现如何,2022年至2024年,全年股息绝对值预计不低于0.70港元/股(含税)。

除了国企指数个股走强之外,该指数还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业表现、市场预期改善。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会议内容,国有企业正在深入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改革统筹推进力度,强化落地见效,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这种改革动作可能增强了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心。

市场预期改善:市场可能对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特别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经济逐步回升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国企的信心增强。

市场预期改善:某些行业可能因为市场需求增加或行业特有的优势而表现强劲,从而推动国企指数整体走强。

港股市场一度迎来技术性牛市

除了国企指数表现 亮眼之外,其他指数的表现也值得一看。

根据相关统计,从4月22日至5月6日,恒指斩获十连涨,创下2018年以来最长连涨记录,两日的短暂回调后,恒指再次强势上涨,截至5月20日,恒指年内涨幅达到15.19%。

而同期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也不弱于其他指数。该指数从4月22到5月20日期间持续走强,期间累计涨幅接近30%。

港股下半年能否再度迎来大反弹?

根据中国银河、兴业、华泰、中金公司等四家券商研报,港股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有望在下半年迎来结构性机会,特别是在政策支持和行业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投资者应关注具有稳定现金流和高分红的企业,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情绪的变化。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今年下半年,内地政策面(预期)利好港股市场,预计下半年维持震荡向上走势,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国内基本面的积极信号。

中金公司的报告则聚焦于当前环境下的“稀缺”资产,认为在整体不大幅“加杠杆”的宏观环境下,市场更多呈现震荡格局下的结构性行情。报告指出,能够提供充沛且稳定自由现金流的公司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他们还指出,尽管面临内外部不确定性,港股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估值吸引力逐渐显现。特别是考虑到美国经济的韧性和中国政策的逐步发力,市场对港股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不过港股更大幅度的涨幅仍需等待美联储更为明确的降息信号。正如中国银河证券指出,外资走势依赖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边际变化。

此外,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区间,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估值相对较低,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更大。下半年的估值上涨空间仍需等待美联储更为明确的降息信号。

  “以前回家很累,从早坐到晚,每次都用面包和方便面把书包塞得鼓鼓的。”在银川读大学的张志超曾饱尝旅途艰辛,正说着,他打开薄薄的书包,包内只躺着一本专业教材,“现在读两章书就到兰州了,早晨出发,回家还能赶上午饭!”

  此外,美联储加息还将面临外部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面临外需疲弱的同时,还面对负面冲击。美联储宣布加息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均宣布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欧洲更激进的加息对美联储的降档加息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尽管欧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但欧元区仍有3.5%的增速,比美国推迟解除疫情封控带来的经济反弹助推欧洲经济增长,部分抵消了地缘冲突带来的供给冲击。尽管与欧盟一样受制裁反噬和反制裁,但提前解封的美国已没有疫情放开带来的红利可用。

  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据商务部监测,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6.8%,促消费活动丰富多彩,年货等商品销售旺盛,休闲消费精彩纷呈,生活必需品货丰价稳。

  展望全年,美国经济走势不容乐观。美国2022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_2)出现了1.3%的下滑,成为1959年美联储跟踪该指标以来最低值,这表明美国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下降,激进加息对美国经济的抑制效应发酵并令美国经济降温。此前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今年经济仅增长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美国今年经济增长1.4%,考虑到基数效应,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德化银瓶湖水利风景区

  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过度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消费信贷不可过度增长,服务对象并非越下沉越好。”董希淼说,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应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过度下沉、过度授信带来的“不该贷”“过度贷”等问题,进一步降低“共债风险”的发生概率。

夏尚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