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中国新能源惠及世界 “产能过剩论”站不住脚

来源: 南方网
2024-06-28 23:49:32

  中新社大连6月27日电 题:中外人士:中国新能源惠及世界 “产能过剩论”站不住脚

  中新社记者 刘亮

  近期,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繁炒作所谓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期间,多位与会中外人士认为,所谓的“产能过剩论”站不住脚,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正在惠及世界。

  “从市场需求看,无论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新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都是一个伪命题。当前产能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增加产能来满足中国以及全世界能源转型,特别是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需求。”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本届论坛上如是表示。

  新能源产能是否过剩,直观的数据已给出答案。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预示着一个庞大的市场蓝海;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预计将达到820GW(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因能源转型进程较慢,对新能源产品需求更持续增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产能过剩”是欧美针对中国使用的政治语言,实则影 射“倾销”。然而,中国造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仅占美国新车销量的2%。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不到总产量的15%,而历史上日本生产的50%的汽车都用于出口。因此,对中国“产能过剩”及倾销指责

  中国新能源市场合作空间广

  当前,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与会中外人士认为,从国际合作视角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全球绿色变革开辟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表示,中国长期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光伏等产业,并且这些领域目前正在蓬勃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这些产业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活力,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亮点。

  在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看来,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实实在在的,而且非常经济实惠。当前,绿色转型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很多投资人来说,中国是可以提供多样化、可持续增长机会的潜力市场。

  “观察中国能源产业下一阶段的创新与投资非常重要。”世界经济论坛能源转型智能与区域加速发展总负责人伊斯潘恩·麦伦姆(Espen Mehlum)说,很多能源技术创新都源自中国,鉴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能源需求,中国还将塑造全球能源市场。因此,中国发生的事情也会真正影响世界。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惠及世界

  中国新能源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惠及世界。对此,与会中外人士对中国的绿色贡献也给予肯定。

  “在可再生能源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贡献上,中国的贡献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晶科能源全球副总裁钱晶说,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光伏的普及使得即使在全球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没有电网覆盖的地区,只要有阳光就能发电,打破了能源垄断,为那些原本无法获得稳定、经济电力的地区提供了发展机会。

  该项目投运后,每年可为石油电网提供清洁电能22671.67万千瓦时。按照火电煤耗每度电耗标准煤305.5克,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76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58万吨。

  有利于险企扩大规模

  (总台记者 王胜东 胡一)

  “元旦期间,每天进店量只有10组,3天假期差不多只有30组用户进店;而在过去几个月里,周末1天就能顶得上元旦这3天。”经销商总经理朱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整个元旦假期,这家4S店一共成交了5单,而之前一个周末就能成交15~20单。

  此次,最后脱离负收益率的国债是两年期日本政府债券(JGB)。根据彭博巴克莱全球负收益债券总指数,该债券的收益率周四升至略高于0%,使负收益债券以美元计价的市值自2014年以来首次回到零。FactSet的数据显示,一些一年期以内的日本国债仍为负收益率,但上述彭博债券指数不包括一年期内的债券。

  China has long been taking the path of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in its space development, while deepening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t has made an announcement that the first batch of payloads of projects und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ould be delivered to China's space station for experiments by 2023. Meanwhile, the country has been actively preparing for training foreign astronauts.

赵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