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水分”出现货币效应,5月M1负增长M2增速下滑

来源: 房天下
2024-06-16 04:25:02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金融“挤水分”效应仍在延续。

  6月14日,央行发布2024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

  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4.2%,降幅较上月末扩大2.8个百分点。

  “后续,伴随货币政策适时加力、财政政策效果释放,以及房地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撑大宗消费,需 求端有望逐步好转,信贷增量相应加大。” 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M2同比增长7%、M1同比下降4.2%

  5月M1、M2增速进一步放缓,引发市场关注。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较上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再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

  由于今年GDP增速目标为“5.0%左右”,CPI目标是“3.0%”左右,因此8.0%是M2和社融增速的底线。因此,5月末M2增速已连续两个月较大幅度偏离这一底线水平。

  M2增速低位回落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5月新增信贷规模偏低,这会直接影响存款派生;而当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会在未来财政支出过程中推高M2增速,但在发行当月会形成财政存款,而财政存款不计入M2,由此会拖累当月M2增速。

  “5月以来,叫停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在发酵,除居民存款在价差优势下继续向非银存款转移外,部分对公存款也有脱媒倾向。伴随增量信用扩张从表内转向表外,对应的货币派生节奏趋缓,M2增长延续承压。”温彬另外表示,5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和集中税收缴款推升财政存款,也对M2有所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5月末M1增速为-4.2%,较上月末大幅下行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快速下行且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为有历史记录以来首次。

  “随着协定、通知等对公‘类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行,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虚增部分正逐步压降,这一过程也对M1增长形成较大扰动。”温彬补充到,而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当前“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

  “从短期看,规范手工补息会造成金融数据短期扰动,但从中长期看,对增强经营稳健性,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潜在风险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意义。”周茂华对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曾在《如何理解M1增速变化》一文中指出,上半年,在金融业“挤水分”、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综合影响下,M1增速下行,这一现象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影响。从更深层面来看,M1统计口径不包含居民活期存款,使得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动尤为敏感。往后看,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M1增速有望摆脱负增长,出现反弹。

  新增信贷延续低位

  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而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500亿元,同比大幅少增4100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3个百分点至9.3%,续创有数据记录以来新低,5月信贷投放表现较弱。

  分部门来看,5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400亿元,同比减少11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72亿元,环比分别多增2900亿元、900亿元和-4809亿元。

  而住户贷款仅增加757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14亿元。

  “从信贷结构看,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新增量低于近五年均值,反映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整体不够强劲。企业短期贷款保持增长,但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低于近五年均值水平,票据融资增幅偏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增加贷款融资、扩大生产与投资意愿偏谨慎,企业短期交易不够活跃。”周茂华分析称。

  “从长远看,‘挤水分’还有助于增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进一步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张旭说。

  社融同比大幅多增

  此外,5月社融表现较强,当月新增社融规模为2.07万亿元,结束了上月罕见的新增社融为负的现象,环比多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5132亿元,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1个百分点至8.4%。

  “在信贷表现较弱,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少增背景下,5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拉动。”王青坦言。

  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宏观政策支持、内循环持续畅通,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活力,房地产企稳复苏等,实体融资平稳增长;同时,按照政府债券发行计划,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有望提速,社融整体有望平稳增长。

  谈及未来,周茂华表示,宏观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和物价延续修复回升态势;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此前出台促消费、稳楼市与投资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兼顾内外均衡。相对于全面降息,预计央行优先通过结构性工具、挖掘利率改革潜力等措施,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同时,考虑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增加及缓解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等因素,不排除降准选项。

  王青则判断认为,三季度降息降准都有空间,其中降息的可能性高于降准。“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处于调整阶段,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现在的关键是要解决物价水平偏低的问题。这方面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责任编辑:凌辰

  冯志礼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时,曾被问到云南省查处的一批烟草系统的腐败案件具有哪些特点,他称该系统主要领导涉案率高,“能人”腐败现象突出。

  不过,由于国家补贴的退出是有计划、按照梯度逐年进行的,汽车企业早有心理准备,带来的冲击相对有限。苗圩谈及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时称:“政策的退出对于今年上半年相当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影响可控。”

  疫情期间推出的创新产品“随心飞”再次成为香饽饽。据财经媒体统计,2020年国内共有数十家航空公司推出“随心飞”产品,销售总量达60万-80万份,合计销售额超过20亿元。

  专家们普遍认为,学习考察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一定关系,但更多还是要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层面去考虑。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所言,调研不仅要求各地准确了解自己,还要知道整个区域的情况,通过更紧密的联系,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打破“肠梗阻”,从而持续提高发展质量。

  最后,要重视生育文化的建设。经过几十年人口调控政策的引导,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文化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少生优生的意识。虽然大众主流的理想生育子女模式还是儿女双全,但是觉得生育一个孩子或者不生育也都是可以接受的。在当前人口发展形势已经发生迅速变化的背景下,也需要引导大众及时转变观念。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性别平等、尊重生育、重视家庭的社会氛围。

  与财务状况捉襟见肘、融资续命的造车新势力不同,作为燃油车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大众汽车虽在2022年整体交付量有所下滑,但却并不缺钱。大众汽车财报显示,2022年,经过优化的车型和价格策略仍使大众汽车的年销售额达到740亿欧元,2021年这一数字为680亿欧元;经营净现金流提高至19亿欧元,2021年这一数据为3亿欧元;税后利润增长2.6%至158亿欧元。

郭志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