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欧盟应将“反对同中国脱钩”落实到行动上

来源: 股城网
2024-06-28 05:22:27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当地时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王毅表示,世界局势变乱加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中欧作为世界上的稳定力量,应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博雷利表示,支持欧中关系发展,支持欧中正常经贸往来,主张管理好双方分歧,反对同中国“脱钩”。

  在当前国际局势依然变乱交织,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欧高层此次会见释放的积极信号,无疑为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迈进,为国际社会寻求“共赢”避免“多输”注入了正能量。

  欧方一再拿“补贴”说事,质疑中国企业“不正当竞争”,最直接的“证据”竟是中方产品价格低。比如此次欧方发起针对中车子公司的调查,《金融时报》专门列出数据称,中国公司的出价比保加利亚铁路公司估算的成本低46.7%,比竞争对手西班牙机车车辆制造商Talgo公司的报价低47.5%。据此,欧方便言之凿凿地认为,中车子公司的报价低是因为接受了中国政府的“17.5亿欧元补贴”,但欧方却未说明这一补贴额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实际上,造成中欧同一产品的巨大价格差,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企业基于国内完备的工业体系、庞大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较低的人力成本,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是中国几十年来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本国工业能力的成果,也是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西方跨国公司不断加码投资中国的重要原因。近日,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称,即便受到一些官员的压力,德国企业2023年对华投资额同比仍然增长了4.3%。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则分析认为,德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地把在中国产生的利润在中国进行再投资。可见,“中国制造”在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不争的事实。但成本优势是中国自身各方面资源禀赋带来的,德国企业同样因此受惠,与“补贴”何干?对此,欧洲商界远比政界的认识清楚得多。

  其二,欧方应对乌克兰危机不利,导致自身通胀高企,欧洲工业受重创。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绝大多数国家主动弃用廉价、易得的俄罗斯能源产品,转而求购昂贵的替代品,导致严重的通胀问题。农产品、日用品、工业品等价格普涨,不仅加重了欧洲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也让欧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幅下降。日前席卷欧洲的农民抗议活动,就与能源危机、通货膨胀问题脱不开关系。而与能源关系更为密切的工业生产受波及尤为严重。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工业强国德国,经济已陷入低迷。德国联邦统计局1月30日称,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增长均出现停滞,第四季度则环比下降0.3%,全年GDP下降0.3%。其中工业经济表现尤为糟糕,全年下降了2.0%。大量德国工业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国家面临去工业化风险。

  由此可见,欧洲工业竞争力丧失,特别是价格方面的劣势——其根子显然不在中国。欧委会中的某些人却坚持将板子打在中国身上,与其说是开错了药方,倒不如说是试图转移焦点、出于意识形态考量配合美国的拙劣行径。

  自去年以来,欧方一些官员就在不同场合反复宣 扬“去风险”言论,表面上看避谈“与中国脱钩”,但其实质仍是“去中国化”,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甚至在事关欧盟未来发展的绿色转型方面,他们也欲除中国元素而后快,例如,以“补贴”为由调查中国风电和电动汽车企业。若欧方一刀切地将中国高性价比工业品排除出欧洲市场,只会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这既解决不了欧盟自身问题,也无益于中欧关系大局。

  此前,欧美西方一些居心叵测的政客和舆论企图把中国拖入乌克兰危机的浑水,并抹黑攻击中方的中立立场。但中方多次强调,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他说,从今年1月起,来店咨询购房的人数较前两年同期有所增加。往常到了3月下旬,楼市“小阳春”过去后,咨询量会有所下降,但今年因为淄博烧烤爆火,咨询的热度居高不下。他原以为楼市“小阳春”有望延长,但从目前门店销售来看,并没有明显增长,“多以观望为主,真正付出真金白银的购房者并不多”。

  为了迎接“丫丫”回家,北京动物园也已经准备了专门的饲养场地,配备了专门的饲养人员和兽医人员,方便对“丫丫”进行专门的饲养和健康照顾,为“丫丫”准备了充足的饲料,促进其营养摄入。

  唐纳德•卢进而得意洋洋地将美国对印度的实际支持广而告之:“我们在2020年加勒万冲突期间展示了这种决心”,也同时表示华盛顿将在信息、军事装备、演习等方面进行力挺新德里。

  2月9日,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报道,澳贸易部长法瑞尔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没有拒绝一家澳大利亚公司提出的新鲜龙虾出口申请,我认为这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积极信号。”法瑞尔不愿意透露第一批澳洲龙虾何时抵达中国,但《南华早报》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龙虾贸易将获准在3月份恢复。

  中国元首昨天在通话中再次强调,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元首本人早就躬身入局,运筹帷幄,就危机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鉴于昨天中国元首最新强调的“三个不会”,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我个人认为,它和前面提到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也应一体并置,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俄乌危机延宕一年多,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代价高昂,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 

彭姵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