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写真)创新与传统碰撞 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21 14:30:23

  中新社福州2月26日电 题:创新与传统碰撞 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作者 叶秋云

  今年新春佳节里,福州长乐游神、潮汕英歌舞、青海社火等许多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中国各地热闹上演,纷纷“火”出圈。其中引人关注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乐于参与,在创新与传统碰撞中接力民俗传承。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长乐游神“小太子”、青海“溜达猴”、南山英歌队“小时迁”……福建、广东、青海等多地皆有10岁以下儿童参与民俗活动表演,在网络上走红,带动更多游客走近、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咚咚,咚咚咚咚……”2月23日晚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行的“送妈上宫”活动现场,年仅3岁多的蔡昱程轻车熟路敲打着乐器,在表演“莆仙十音八乐”的演奏人员中十分显眼。其演奏非遗技艺的视频已迅速在社交平台走红,网友们直呼“小神童”。现在,慕名到湄洲岛看演出的游客络绎不绝

  无独有偶,2023年,在青海社火表演现场,当时3岁多的李启勋扮演的小“美猴王”因独特走姿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溜达猴”。今年春节期间,不少游客前往青海观看表演。有人说,是因为去年的“溜达猴”让全网再次看到了青海社火。

  莆田民俗专家张元昌认为,近年来传统民俗活动备受关注,不乏自身魅力元素,而可爱、有“梗”的娃娃参与其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侨乡长乐,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成立神将社,以此来弘扬和传承传统游神民俗文化。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在研究传统游神民俗活动时发现,长乐出现了“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的现象。

  “希望将喜欢传统民俗文化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跟随着老一辈的步伐,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90后”青年林雅婷是长乐区潭头镇厚福村兴龙社负责人,原本是厚福仁里行鼓手的她两年前发起成立了兴龙社。

  正月初十举行的厚福村传统游神民俗活动中,少年神勇、意气风发的“张世子”“张二世子”等神将凭借“高颜值”火“出圈”,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看。“00后”林滨是新版神将形象的设计者之一,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很意外神将走红,但是也很开心,能把长乐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出去。

  游神队伍中,挺神将的人大多为“00后”。在张元昌看来,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追逐民俗活动的热情,原因有四:一是回归传统,寻找归属感;二是体验生活,丰富人生经历;三是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四是享受快乐,放松身心。

  “很多人不了解,都认为传统民俗活动是‘搞迷信’,其实不然。”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认为,每一场民俗活动都有丰富的寓意,是民众凝聚力的表现,也是乡愁的体现;民俗活动的背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美好的愿望及忠孝文化等。

  网络上,有人赞成传统文化“出圈”,但也有网友质疑“是否违背传统”。那么,传统文化“破圈”应如何守住底线呢?

  “有一些民俗活动在传承的过程中确实‘变味儿’了。”林国平指出,传统民俗活动千百年流传下来,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做出一些适当调整,就是所谓的创新,但创新的目的是和当下时代相适应、迎合年轻人的审美,不是一下变成了不认识的东西。总而言之,创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下,随着传统民俗的复兴,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加入到推广的行列中。张元昌乐见于此,他表示,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仅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更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注入活力和生命力。(完)

  万联证券分析师刘馨阳表示,近期,A股市场虽然仍面临一定程度的震荡调整压力,但从整体上看,基本面、资金面持续向好。特别是考虑到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以及“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向好,这对股票市场行情的启动会形成有力支撑,预计A股后续有望震荡走强。

  根据一般流程,检测机构都会首先对客户进行分类,询问是企业还是科研机构。当记者表示为个人送检时,联系的几家检测机构均表示,最近接受个人委托对药品进行检测的需求有所增加。“有不少来送检药品的,年前就接到了一单还在等结论。”检测人员对送检奈玛特韦的需求似乎并不陌生,并告知目前检测奈玛特韦的时间需要7~10个工作日。第一财经询价得知报价在3500元至7400元不等。

  任命祝青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西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strong>如何才能真保台?</strong>

  以历史维度看,1921年至1949年,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至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奋起遭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付出如此多的壮烈牺牲,始终红旗不倒,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周茂华认为,当前银行整体揽存的积极性不及往年,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整体揽储压力有所缓解。一方面,国内近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货币政策积极发力,助力经济企稳复苏,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同时国内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处于复苏阶段,银行部门没有以往那么“缺钱”。

毕俊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