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鸣续新章 闽浙共拓文旅大市场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7 15:42:23

  中新网宁德6月6日电 (记者 叶茂)“追着阳光去台州”2024台州&宁德悦动盛夏文旅推介会6日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助力宁德市、浙江省台州市两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互享资源、互推客源、互惠共赢。

  宁德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雯表示,此次推介会不仅是两地增进共识、畅叙友谊的一次聚会,还是两地密切交流合作、合力谱写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的具体行动,将为两地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雷雯看来,宁德、台州两地文旅资源丰富,虽分处两省,但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地缘之亲、文缘之亲、人缘之亲。

  地缘上,宁德、台州同处东海之滨,都有着漫长秀美的海岸线、数量众多的海岛、至鲜至美的海鲜,赋予了两座城市同样“向海而生”的发展经历。人缘上,浙江是宁德的主要客源地,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往两地旅游,彼此之间都有着高度的认可和成就。

  文缘上,台州市的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唐代道教宗师司马承祯便在此结庐定居,相传司马承祯也曾在宁德霍童山修道炼丹,所著典籍《天地宫府图》更是将霍童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首,与台州委羽山、赤城山等10处仙道名胜同列为洞天福地。

  雷雯表示,希望两地同仁能友好往来、相互支持、携手合作,互为目的地、共拓大市场。也欢迎与会人员在宁德多走走多看看,让这次活动成为一场难忘之旅、幸福之约。

  台州地处浙江“南北中心点、海陆交界处”,是诗画江南、独具魅力的“诗和远方”,是距今万年的下汤文化的发祥地,中华“和合文化”的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诞生地,拥有丰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兼具山、海、水的自然品性。

  台州拥有天台山、神仙居、台州府城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世界地质公园和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市上等级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超2000个,其中中高等级资源单体460多个,兼具山海之利的文旅资源种类之繁多、特色之鲜明在长三角区域独树一帜。

  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现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34个,如“十里水街”白水洋、“百里画廊”霍童溪、“千里流瀑”九龙漈、“万亩草场”鸳鸯草场、“亿年冰臼”白云山、“国际滩涂摄影圣地”霞浦滩涂、“海上仙都”太姥山等奇特景观,四时各异、风光如画;还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3项、省级项目84项、市级项目224项。

  近年来,宁德市初步建成了百个金牌旅游村,打造了宁德马拉松、世界地质公园洞道穿越赛等品牌赛事,开发了“白茶宴”“千鲜宴”“百菌宴”等特色美食,形成了海岛游、地质公园探秘游、乡村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文旅经济展现蓬勃生机。

  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於云国表示,以此次推介会为契机,加强两地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深入交流合作,进一步开发双方文旅客源市场,打造面向游客个性化、精品化的旅游线路,实现互享资源、互推线路、互惠共赢,共同谱写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推介会上,台州进行了文旅资源推介、地接奖励政策解读、特色旅游产品推介(重点景区+线路),鼓励宁德市民到台州旅游。台州市旅游协会和宁德市旅游管理 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拓文旅客源市场。(完)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北京加大公路巡视力度、提高巡视频率。春节假期,全市9.35万个电子收费停车位日均服务21.82万车次,较2022年下降16.3%。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日均骑行量37.15万人次,较2022年下降46.39%,日均出动运维工作人员842人次、运维保障车辆765辆次,调运共享单车5.08万辆次,摆放共享单车2.80万辆次,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运行平稳。

  “泡汤”过冬“温泉游”全面火爆。春节期间,桂林天气持续低温,绝佳的温泉资源成了香饽饽。久负盛名的华南第一泉龙胜森林养生温泉,依山而建独立泡池的全州大碧头云田养生温泉,平乐仙家温泉等温泉景区接待的游客主要以广西区内为主,尤其是自驾前来的桂林市民占半数以上。(完)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2005年,贵州开始建造世界首座山区峡谷千米级大桥——坝陵河大桥,刚毕业的刘豪参与了建设。尽管坝陵河大桥解决了山区峡谷千米级大跨径桥梁建设中的许多瓶颈,但仍有一个问题让刘豪念念不忘:“猫道抗峡谷风的问题。”

  本周,前副总统彭斯的团队也报告称在他家中发现“少量标有密级的文件”,并将其上交。

  “白云站自2020年10月开始动工,目前已完成一期主体结构施工,目前正在进行一期金属屋面施工、装修样板施工及二期主体结构施工。预计今年5月完成二期站房主体结构施工,10月完成大面积装饰装修工程,年底具备通车条件。”中铁建工白云站项目部安全环保部部长王子晗介绍,春节期间,他们有50多人坚守在这里,负责现场协调管理及巡查。施工24小时不停,他们每天夜里也安排10人通宵值班。

宋翔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