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最新发声:市场已现复苏信号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2 09:57:25

乘联会: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36万辆,新能源预计36万辆男人日女人的p的动态图,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心怡

  “过去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离岸股票资本市场的复苏可能已经发生了,因为量变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形成了质变。”

  近日,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分享对中国境外股票资本市场的一线观察,以及对A股上市公司吸引外资的建议。

  “复苏”已有迹可循

  过去20年来,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市场对全球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2000年到2021年,中国GDP增长了12.5倍,至115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全球GDP的18%左右由中国贡献,也就是说全球大概五分之一的‘蛋糕’来自中国。”王亚军表示。   

  同样的,境外市场也为中国企业的增长贡献了非常重要的资本力量。

  从2009年至2021年的12年中,中国企业从香港和美国这两个资本境外市场通过股票及股票挂钩产品获得的融资额高达1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在900亿美元左右。在上述12年间的11年里,中国境外IPO融资额均占全球前三,平均每年有135笔IPO发行,平均每年IPO融资额超400亿美元。

  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离岸资本市场降至冰点。离岸资本市场股票产品年均总融资额从900亿美元左右规模跌至200多亿美元。王亚军认为主要受六个因素影响,包括国际政治氛围、行业监管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和疫情。

  不过,最近市场出现了一些复苏信号。

  从2024年1月1日开始计算,到6月6日,中概股互联网指数ETF(KWEB)和恒生指数分别上涨了10.0%和8.4%。如果从2024年1月到2月期间的低点开始算,恒指上涨了23.5%,而KWEB上涨了28.5%。

  在股票融资市场,王亚军也提到了一个印证“市场复苏”的强信号:今年5月,即使计入五一黄金周等公众假期,中国发行人在离岸市场的融资额也达到了将近今年前4个月总额3倍的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离岸市场还发生了一些非常有指标意义的大规模融资。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5月至6月初,境外市场上出现的大型中国企业发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极氪于5月10日登陆纽交所,募资4.4亿美元,成为近三年最大中概股IPO;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以及携程集团先后于5月21日、23日、6月5日宣布发行规模达20亿美元、50亿美元以及15亿美元可换股优先票据;巨子生物5月16日宣布新股配售共筹得16.41亿港元;科伦博泰生物-B于5月8日公布5.4亿港元新股配售。

  据王亚军介绍,高盛作为活跃于中国股票资本市场的领先国际投行之一,在市场的一线观察到了不少可喜情况。

  首先,在近月中国企业境外发行的多个项目中,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比过去三年热情提高,全球顶级主权基金、长仓基金、对冲基金和区域性长仓基金成为认购主力军。

  其次是此前对中国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低的美国长线投资者再次出现在认购机构中,虽然数量较少,但已部分回归。

  最后是诸多发行项目后市交易表现良好,呈现出市场发出的正向信号。

  “年初时,几乎所有资本市场从业者都在一片低迷的情绪中,但如今市场正悄悄复苏,量变已到了一定程度,质变正在发生。”王亚军表示。

  吸引外资,三个锦囊妙计

  谈及外 资在A股市场中扮演的角色,王亚军提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关键因素。一个是沪港通北向资金,另一个是外资持有A股的比例。

  目前,境外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的主要途径是沪港通。年初至今,沪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入约900亿元,如果从2024年1月中下旬的最低点开始计算则大约是1200亿元,流入量较为可观。

  然而外资目前在A股市场的持有比例仅约为2.6%,虽然比2017年1%的比例有所提升,但仍有巨大的加仓空间。   

  王亚军进一步指出,A股市场作为处于发展阶段的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凭借自身对市场、信息判断而主动获利的契机。这一特质与印度市场类似,是境外投资者非常感兴趣的市场类型。

  去年以来,印度资本市场高度活跃,吸引了全球资本关注。据彭博6月1日数据统计,印度市场2024年以来IPO融资额已达39亿美元,超2023年同期2倍以上,也超过了韩国和香港市场的IPO总融资额。

  “相较于印度,中国有更大的经济体量、更完善的市场和基础设施、更大的专业人才储备,有足够强大的实体经济来支撑股市往前走。我们应对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那么对A股上市公司而言,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资呢?

  王亚军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是打开视野,加强国际投资者交流。

  “以往A股上市公司做投资者关系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北上广深,但其实香港、新加坡、美国和许多欧洲投资者都非常希望增进对A股上市公司了解。在沪港通渠道下,外资投资中国A股的便利度很高,如果多去国际市场做演,帮助境外投资者更多了解中国企业,将有助于将他们引导到A股市场中。”王亚军表示。

  其次是分拆上市。

  王亚军称,对于子公司发展比较成熟、符合香港上市条件的企业而言,将子公司分拆至香港上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发展道路。“根据过往经验,在市场接受度较好的情况下,分拆上市有助于子公司的价值提升,也对A股母公司股东提供间接回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提升公司整体股权价值。”   

  最后一点,A股上市公司也可以考虑赴港上市。

  从过往经验来看,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的行情并不总是同步的,也就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融资平台支撑,在企业需要融资时,可以从成本较低的平台进行资本运作。

  此外,当企业需要外币来支持国际化发展时,境外融资平台有诸多可以迅速推出市场的成熟融资产品,不仅可以高效地帮助企业完成融资。

  境外上市还能系统地引入国际长线投资者,进而帮助上市公司提升A股估值。

  “从高盛过往支持A股企业赴港上市的经验来看,公司管理层通过境外上市的过程,来对公司整体战略、股票故事进行蜕变性的思考和梳理,会极大地提高A股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品牌效应和国际认可度。在成功引入高质量国际投资者的情况下,也往往能够推动A股上市公司的价值得到一定提升。”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责任编辑:凌辰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