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节目的融合探索 山东卫视《超级语文课》研讨会举办

来源: 企业网
2024-06-02 14:51:18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高凯)“媒体的语文教育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山东卫视《超级语文课》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超级语文课》由山东卫视出品、唯众传媒制作,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和生态课堂模式,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大语文公开课节目。在《超级语文课》的课堂上,教师们致力于打造全新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灵活地构建课堂,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生长式学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表示,《超级语文课》回应了AI创作时代,人在教育、文化传播、文明价值等角度的主体性这一时代问题;回应了新媒体蓬 勃发展的阶段,主流媒体如何发挥优势和创造力、平衡内容和大众传播以及如何走好文艺创作“群众路线”这一问题。

  《超级语文课》节目总监制、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周盛阔介绍,《超级语文课》在传播上构建起移动优先,大小屏联动的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传播矩阵,围绕课堂的趣味知识点、出彩的片段,幕后花絮,在社交媒体平台引爆热点话题,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刚刚收官的第三季《超级语文课》,收获了全网热搜192次,全网曝光量16.1亿。

  节目总策划、唯众传媒创始人、总裁杨晖谈到,文化节目要能听得见时代的召唤,要相信文化的力量。《超级语文课》以真课堂、真功夫、真破圈,好课堂、好老师、好节目的特点,展现语文的力量。

  节目“课评员”、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强认为,语文课不仅仅是学校、学生的语文课,也是社会大众的语文课。《超级语文课》空间上超越了课堂、受众上超越了学生,是真正的大语文。母语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节目肯定也有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指出,《超级语文课》在题材上做到了七分熟悉三分陌生,坚守初心不走样,让学生成为节目的主轴。用语文教学超级表达让电视节目不止好看,而且有用,用生动的表达形式传递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得益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表示,《超级语文课》是全社会性质的回望经典、重温经典、学习经典。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当代中小学学生课堂,对整个行业都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冷凇表示,《超级语文课》以关爱与向善引发强共情性,以开放和启发实现包容性教育,以混班教学、强PK赛制和围读总结的形式强化综艺感,以魅力教师为核心,以特色选题来构建延展性融通思维,是一档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巨大的节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北大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张慧瑜表示,《超级语文课》提供了在融媒体时代让电视的功能重新回归公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优秀范例,为青少年学子与中华五千年文化搭建起了一道桥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翟小宁认为,根深才能叶茂,《超级语文课》扎根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通过媒体融合连通四海没有边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语文课,可谓恰逢其时。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担任主持。(完)

  “如何将绿色生态转化为百姓的财富、发展的优势和区域的品牌,使绿色生态成为赣鄱大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百姓幸福的源泉,是当前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在一份集体提案里这样表示。

  “照料中心主要面向扬名街道辖区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残疾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负责人席小宇告诉<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简单来说,照料中心就像小朋友们上的托儿所,参加“日托”的老人们,早上由家人送来,下午再由家人接回家。“受托”期间,老人们既可以享受照料服务,还可以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

  ARJ21新支线飞机于2022年12月交付首家海外客户印尼翎亚航空。截至2022年底,ARJ21共获25家客户690架订单,累计交付9家国内外客户、共100架机,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近600万人次,运营航线316条,通航城市118座。

  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塑形铸魂构建彰显中华民族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农业强国模式。从农事节气到农业景观,从乡风民俗到生态伦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和思想资源,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要善于从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与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农耕文明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机。

  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且长期向好,这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优势。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力有效应对了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15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到18.5%,2022年预期可超过120万亿元。

  <strong>一、首场寒潮天气降温有多猛?</strong>

王丽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