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主题活动弘扬钱学森科学家精神 院士专家吁点亮少年航天梦想

来源: IT之家
2024-06-07 08:38:50

  “弘扬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智启少年筑梦科创未来”院士专家科普主题活动暨钱学森数字人启动仪式,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牵头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共同承办。

  事业薪火相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为活动发来贺信,并表示,钱老为推动科学普及做了大量工作,科技人员要谨记钱老提出的“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科技问题”,积极支持参与科普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栾恩杰发来贺信,提出希望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充分利用航天科技资源与人才优势,发挥平台作用,持续创新、深度融合,弘扬航天精神、繁荣科学思想、积极开展活动、推动科学普及、培养领军人才,促进航天科普事业发展。

  “普及航天知识、弘扬钱学森精神、凝聚建设航天强国磅礴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题词并对年轻一代提出期许。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更好地传承发扬钱学森的宝贵知识财富、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为科普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共同弘扬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等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并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追忆钱老,探讨钱学森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庄逢辰回忆说,当年曾对研究方向感到迷茫,正是得到钱老的指引与支持,自己受到极大鼓舞,而后坚定走上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科研道路。“我已年过九旬,还在继续学习。”他勉励年轻一代继续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钱老的系统思想在21世纪发挥的作用更大。”俞梦孙说,希望广大青年进一步传承系统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杨宏认为,在新时代不仅要继承钱老的系统思想,还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系统工程创新发展,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申行运也说,希望青少年共同弘扬钱学森“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出席活动。他回忆起父亲钱学森的往事,重温了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钱永刚等专家学者还应邀分别推荐《我们必须征服宇宙》《论信息空间的大成智慧》《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三本著作,呼吁大家通过品读著作厚植爱国情怀。

  “普及航天知识,既是为了让社会大众了解航天、支持航天,同时也为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热情,点亮他们的航天梦想。”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深空探测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朝斌在受访时说。

  胡朝斌表示,面向中国探月工程2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接下来将充分借助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这一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以期带动更多人感知航天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打造科普体系

  “传承钱老精神、传播航天文化,这是对钱老最好的纪念。宣传中国航天事业,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是中国航天基金会的责任和义务。钱学森科普专项公益基金的发布,既是传承钱学森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更是建立了未来工作的标准和高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侯秀峰说。

  他特别提到,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将多维度打造可看、可听、可交互寓教 于乐的航天科普

  据知,商汤科技自主研发了“钱学森AI数字人”,并将其无偿捐赠给中国航天基金会。研发人员表示,希望借助崭新的数字人形式结合大模型技术,助力传承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与梦想。

  首映礼现场,主创们默契互动,“揭秘”幕后趣事,相互逗乐的相处模式让观众感受到了剧组的欢乐氛围。演员们直言,电影拍摄过程中,片场气氛活跃,导演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张艺谋导演则充分认可了演员们的表现,表示喜剧不是写出来的是演出来的,演员们在现场发挥得非常好,认真对待每一场戏,反复掂量所有的细节和包袱,是所有主创共同的付出,才让这部电影得以完成。

  第一件亮相的文物就是重磅——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铜像立着双耳,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不少观众一进门就挪不动脚,举起手机和它合影。作为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之一,它的设计师是意大利人郎世宁。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兔首等铜首一度流失海外。直到2013年,它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以家族名义归还中国,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国博收藏。

  此外,作为民建会员,高培刚在2022年作为执笔人,开展北斗高精度在新兴领域应用的调研,契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促进基于北斗的全球高精度技术发展,在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应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北斗在广域大范围高精度位置服务新兴领域产业应用提供支撑。

  北京朝阳——

  “我记得20世纪九十年代,台山农村年轻夫妻的家中,长辈会热衷贴上一幅福娃抱鲤鱼的年画,期待着他们早日开枝散叶。”现居美国洛杉矶的台山乡亲伍女士表示,以前每临近春节,台山四九墟、五十墟都有摊位卖大幅年画,当年她大哥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母亲买回一幅福娃抱鲤鱼的年画贴在客厅显眼的位置,祈求添丁添福。

  “当时,这里还没有通行的涵洞,村民们经常赶着牛从铁路上过,很危险。”韦东如是介绍K739+668石塘村铁路交通涵洞的情况。

黄玉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