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分布范围已探明 提取文物928件套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14 01:26:09

  国家文物局今天(13日)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新成果。

  国家文物局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

  据了解,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两艘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3米,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 整齐的瓷器、铜器、竹木器等构成。一号沉船遗物数量超10万件。

  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遗物以原木为主。

  本次调查期间,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部分瓷器带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底款。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本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如长基线定位系统提高了定位导航和位置标注的精度;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相机完成了沉船遗址分布区域的全景摄影拼接和三维激光扫描;使用潜水器柔性机械手提取文物,采集了大量海底沉积物、底层海水、海洋生物等样品;尤其是采用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结合作业的形式,为我国深海考古调查探索一套路径和模式。

  记者注意到,不少职教辅导机构鼓励考生结合自身条件尝试不同渠道的考试方式。差异化、良性发展竞争态势已逐渐形成。

  20年前,张宰源因为工作关系来到绍兴,专门从事韩国与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往来。从漂泊异乡到安居乐业,张宰源见证了中国的日新月异,并与绍兴发展同频共振。

  “‘寿苏会’在东坡生前就开始举办,清代达到顶峰,海外尤其是东亚文人也常通过‘寿苏会’纪念东坡。”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戴路介绍,“寿苏会”是流传了九百余年的雅集,通常“寿苏会”除了举办传统“祭拜仪式”,还会瞻仰苏轼相关的诗集、文物,悬挂《东坡笠屐图》。

  (一)社会效益优先。导向意识鲜明,带头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人民提供高质量产品服务。模范遵守印刷管理各项制度,建立承印产品内容核查纠错机制,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较高水平履行社会责任。

  (五)人才队伍过硬。崇尚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印刷业高层次人才、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技术技能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量均不低于员工总数的20%,研发设计人员数量不低于员工总数的6%,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机制完善。

  黄溪连表示,2022年菲新政府上台以来,中菲关系开局顺利,发展态势良好。新年伊始,马科斯总统成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传承中菲友谊、开拓务实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一致同意加强在农业、基建、能源、人文四大重点领域的合作,并签署十多项合作文件。菲律宾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此次访问,对中菲未来合作充满信心。阿克兰省作为旅游业和农林渔业大省,一定会从此访取得的丰硕成果中获得新的合作机遇,当地民众也会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张冠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