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歌后畅谈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7 22:10:51

  中新网厦门6月7日电 (杨伏山 庄伟凡)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2024第八届音乐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福建的大陆首位闽南语歌后、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发起人陈飞,受邀与会分享闽南语音乐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作为大陆闽南语歌曲演唱领军、代表人物,陈飞应邀参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传播”分论坛。她在会上称,闽南语音乐文化是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

  身为闽南人,陈飞一直以让闽南 文化光耀全球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她二十多年如一日深耕于闽南语音乐领域,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名家交流互动,借鉴西方现代的音乐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闽南语音乐形式,持续拓展闽南语音乐合作领域,为闽南语歌坛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全球闽南语音乐产业的发展融合做出积极贡献

  陈飞介绍,为扩大闽南语音乐传播,2024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创新启动仪式,今年将在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同时启动,希望通过启动仪式扩大造势宣传,汇聚更多来自海峡两岸的优秀闽南语音乐人才和海外热爱闽南语音乐的华侨华人以及外国人,通过比赛和交流推动闽南语音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承和发展。

  因为对闽南文化的热爱,对闽南语音乐的痴迷,陈飞还注重通过活动推动闽南语音乐的传承和传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如音乐会、讲座、展览等,为观众提供更多了解和欣赏闽南语音乐的机会。

  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赛事,还特别鼓励和支持年轻音乐人创作和演唱原创闽南语歌曲,对原创闽南语歌曲进行倾斜,以鼓励参赛者在闽南语音乐上进行创作和表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闽南语音乐的魅力。

  在闽南语音乐的传承方面,陈飞深知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她长期致力于通过赛事活动挖掘和传承优秀的闽南语音乐作品和人才。

  陈飞主持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设立面向全球闽南语乐坛的“十大金曲奖”等11个重量级奖项,授予在闽南语音乐创作与演唱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艺术新秀,鼓励音乐人才深入研究和挖掘闽南语音乐的传统元素,将其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感和文化内涵的闽南语音乐作品。

  她表示,期望通过这一世界级赛事平台,推动闽南语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推动闽南语音乐文化创新和传播。

  陈飞说,她是带着使命感前来,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要向莅会的优秀音乐界同行们学习,取长补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希望为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完)

  中美来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先是在1月17日基本证实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华,又于第二天称,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可以透露。

  波司登几乎是顺着常熟的产业发展轨迹走上高位。与其他“苏南模式”服装厂类似,波司登是由乡镇企业转制而来,最早为1976年组建的常熟市白茆镇山径村缝纫组。上世纪80年代,山径村缝纫组完成了向山径服装厂的转制,并在为上海代工过程中找到“金钥匙”——羽绒服。常熟服装企业也纷纷加码这个利润高、市场大的品类。

  记者咨询某商业银行零售信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获悉,可通过线下办理提前还贷业务,不支持线上办理。“最近明显感受到来提前还贷的客户越来越多了,去年年底取号后大概需要等待10分钟就可以预约,现在人多的话,需要排队1小时才能预约。”这位工作人员说,客户签字预约完成后,大概在30天左右后扣款。

  2016年,服装专家魏刚在采访中曾对波司登的代工“情结”提出疑问。在他看来,上世纪80、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中国服装企业都是以生产起家,也基本以代工挖到“第一桶金”,投资生产成了他们难以割舍的情怀。但时代在变,大型服装企业过于重视生产,并不一定是最佳策略。

  “唐山的牧场,很多都资不抵债。卖了牛,剩一个空壳场子,砖头瓦块不值钱。”这样的噩梦,张亮已经经历过不止一次。“我不知道600万的利润我们要挣多久才能挣出来,牧场从来都是挣一点儿,就买个铲车或什么设备,再投进去。”张亮的妻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与此同时,今年春晚正进入最紧张的彩排阶段,束焕也参与其中。“我们挑选的剧本,首先要符合喜剧的规律;二是能跳出以往的一些套路。”至于挑选演员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会演喜剧。演喜剧就是演节奏,这个节奏感不是真正的喜剧演员就很难掌握”。

杨轩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