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碍变有爱 内蒙古为158.58万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20 11:11:55

  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4日电 题:让有碍变有爱 内蒙古为158.58万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能把我的学生送到幼儿园里,让他们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快乐玩耍,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崔锦霞如是说。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采取统一行动,为残疾人并联合和依靠残疾人挽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有爱无“碍” 生活别样精彩

  在新城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一场特殊的亲子趣味运动会正在举行。特教老师们为这些特需儿童精心设计了小脚踩大脚、珠行万里运球、快乐蜈蚣等一系列适合他们的趣味性运动项目。

  这些孩子大部分患有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言语障碍等,年龄在0岁至16岁。这里的特教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对一地为他们进行康复训练,而这要比普通老师付出更多精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教老师的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从这里毕业,走进校园。

  “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甚至有的孩子从来都没喊过我们一声老师,但我觉得付出再多的辛苦努力都值得。”崔锦霞说。

  5年来,内蒙古多方凝聚助残合力,织牢织密残疾人公共服务八张网,为158.58万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兜底补短 助残精准脱贫

  韩生海是乌海市海勃湾区团结新村村民,他因身体残疾,收入微薄,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5年前,为帮韩生海脱贫,当地政府和残联为他提供多项支持,引导他在大棚内种蔬菜。经过几年努力,现在的韩生海不仅种植蔬菜,还打理果树、养猪养鸡,收入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90后”的齐天赐出生时一条腿有畸形,后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但他从小心灵手巧,凭借着刻苦努力,如今是巴彦淖尔市级金银铜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齐天赐还教授徒弟,在累计教授的40余人中,有十几名残疾人学徒,目前已有多名学徒开店创业。

  “我自己是残疾人,更了解残疾人的不易,就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工作过程虽然辛苦,但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甚至比健全人做得更好。”齐天赐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5年来,内蒙古深入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11.2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

  精准服务 织就美好生活

  2019年起,乌拉特前旗图书馆在残疾人借阅区打造了视障阅览室。与此同时,图书馆还修建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卫生间,馆外设有无障碍停车位,改造缘石坡道等,方便残疾人来图书馆阅读。

  “5年来,我们陆续投入约22万元,建成内蒙古首家设立残疾人借阅区和视障阅览室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乌拉特前旗图书馆馆长贾强说,图书馆现有4000余册盲文、手语等图书,还为读者提供有声读物、智能听书设备和软件等。

  贾强告诉记者,除了提供阅读服务,图书馆还承接各种残疾人培训、非遗教学等,对残障学员进行手把手、面对面教学演示。

  配备通勤车接送残疾人上下班、为残疾人搭建专门就业工作站、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成立于2020年的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以全方位管理的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帮助。

  “在这里,大量的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走进单位实现就业,将自身的体力与智慧发挥出来,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负责人胡柏毓说。

  5年来,内蒙古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7.59%,累计精准康复服务残疾人41.48万余人次,建成残疾人康复机构293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7200人,20.84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适配服务率达到99.02%。

  平等共享 勾勒幸福图景

  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色花园的刘柱,因病偏瘫4年,日常洗浴、如厕不便,同时,由于家住二楼,下楼也几乎成了奢望。

  随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的实施,临河区残联为刘柱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加宽了门口,改造了坡道,安装了户外安全扶手,还对卫生间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现在居家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刘柱说。

  2018年以来,内蒙古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建住宅小区、重点公共场所、城市主干道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不断提升。

  据了解,5年来内蒙古各 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用辛苦和汗水勾勒出让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让爱的阳光洒在祖国北疆的每一寸土地上。(完)

  68岁的奶奶带着9岁的孙女媛媛报名了包汤圆的活动,摆在祖孙两人面前的有两样原料——白生生的糯米粉团和黑黝黝的猪油芝麻馅儿。这是媛媛人生中第一次自己动手包汤圆,有些手足无措,不过身边的奶奶显然是个包汤圆的老手,只见她熟练地揪下一小团糯米粉,用拇指按成窝窝头的形状,加入适量芝麻馅儿,再补些粉、包上“窝窝头”,最后在掌心搓几下,一颗圆溜溜的汤圆就成了!奶奶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指导孙女包汤圆:“我从小到大每年过元宵节都要吃汤圆的,而且都是自己做。现在也想带孙女来感受一下。”

  陈向霖小朋友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像汤圆一样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的妈妈表示,工作人员考虑得很周到,让我们这些出行在外的人感受到年过得特别充实、特别圆满,孩子也学到了不少趣味知识。

  2月5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举行“装马匹”民俗祈福巡游。“装马匹”是当地流传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民众化装成古代戏剧中的人物骑马巡游、拜年,如今“马匹”已被车辆取而代之。

  “和大多数人一样,说起长城,我第一反应也是八达岭,砖石坚壁。”鲁婷婷虽说生在嘉峪关,长在长城下,可过去并未留意过这些不起眼的“土墙”,“当时深感本领恐慌。”这之后,鲁婷婷开始给自己补课,借阅各类资料,“啃”大部头专著,请教同事和专家,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三年下来,鲁婷婷对长城的认识大为提升,掌握了各种工具仪器的使用,也了解了表面风化、片状剥落、裂隙、酥碱等各类病害的特征和形成机理。

  近年来,嘉峪关长城保护已实现由看守保护向科技保护、研究保护的转变,由长城本体保护向本体和载体共同保护的转变,墙体开裂、风化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依托精准数据,将常规监测纳入日常巡查,用数字化监测设备,每月对长城进行病害监测、图像数据采集和安全巡查。”鲁婷婷说,通过分析采集到的各类基础数据,就可判断病害形成诱因和发育速度,为制定保养维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均等公共服务,进一步放低落户门槛,让城市从“打工的地方”变成“生活的地方”,才能让务工人员在城市扎根,从根本上消除劳动力资源错位问题。

林建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