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华瑰宝 守望文明长河

来源: 半月谈
2024-07-03 19:13:15

  殷墟考古至今已有90多年时间,发掘时间之长、发现的文化遗存之丰富,在古代都城遗址考古中居于前列。2003年,我第一次参与殷墟孝民屯村考古发掘,此后几乎没有离开过安阳,一直从事殷墟遗址的考古研究。随着一代代考古人追本溯源、钩深索隐,真实、立体的文明轮廓渐渐清晰,雄浑、绵延的历史长河更加澎湃。

  和影视作品里的惊险刺激不同,考古工作实际上辛苦又枯燥。但是,对于我们考古人来说,考古工作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每次发掘都是破解一个又一个未知,不断发掘就能收获无数惊喜。犹记第一次参加殷墟考古工作,在孝民屯村一带发掘殷墟遗址范围内面积最大的青铜器铸造场所,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商代晚期的铸铜工艺各个环节。2010年,我们对刘家庄北地遗址进行发掘,揭示商代晚期的引水干渠,还发现一横两纵干道,为殷墟都邑布局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2021年8月开始,我们对洹河北岸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发现了围绕商王陵区的两个围沟,新探出祭祀坑460座以上,改变了以往对商王陵园格局的认知。一连串的考古发现,逐渐还原熠熠生辉的殷商文明。考古工作就是不断揭示中华文明密码,让这段灿烂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考古是一项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要工作。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此而言,我们今天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需要包括考古人在内的所有人一代代接续努力,不断探索求真。比如,商王陵区祭祀坑发掘中出土的一枚玉器,做工精美、雕刻流畅,足见商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几十年来,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玉器都十分难得,亚长牛尊、妇好鸮尊等文物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多元化推介,已经成为大众喜爱的“网红文物”。这生动印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如今,在洹河东岸与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之处,全新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已经落成。这是一座满足文物考古、收藏、保护、展陈需求,兼具科研、教育、服务等功能的博物馆。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更多中华文明瑰宝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让观众更直观、近距离了解辉煌的殷商文明,感受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激发文化自信、展现文化担当。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毕京津整理)

  作者:牛世山

  “我们的日常工作全部暂停,改成了参加产品知识培训会,并被通知在短期内不允许去医院进行走访。”张薇在一家药企做医药代表,入行四年,这是她第一次经历“这么声势浩大的医疗反腐”。

  每年此刻,对孩子,是重回校园和小伙伴欢喜重聚;对老师,是重整旗鼓投入紧张工作;对家长,是“神兽归笼”后的长吁一口气,也有新的期待、新的筹谋。

  此外,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以及台湾岛沿海、福建沿海、广东东部沿海、浙江南部沿海等地还需警惕大风影响。今天这一带海域及沿海地区将有6至8级大风,阵风9至10级,部分海域或地区的风力有9至10级,阵风11至12级,“海葵”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或地区的风力有11级,阵风12至13级。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它们以全球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终端产品、服务、核心零部件、材料等63个品类为对象,实施了2022年“主要商品与服务份额调查”。在对各品类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进行梳理后发现,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材料、液晶面板等18个品类中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一方面要认识到,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全球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台风海葵来袭# 【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福建东山登陆】根据中央气象台9月5日5时26分发布的台风快讯,“海葵”(热带风暴)的中心已于9月5日5时20分在福建省东山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5百帕。(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程建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