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培育新型消费 释放消费潜力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2 10:22:48

五月天丁香「彼にとってはね」  泰国商业部贸易谈判司的官员曾表示,RCEP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的基础设施,将在区域内营造出“开放、透明、公平和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区域经济增长。AiZnJYqh-Aoni2qzUJjcbnhLmTg6-徐晓兰:培育新型消费 释放消费潜力

  中新网3月7日电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 次会议7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徐晓兰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的题目是:培育新型消费 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促进消费作出重要论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型消费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导向,对消费者、商品、场景之间的关系进行联接和重构,催生了消费新政策、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区域、新生代。

  当前,新型消费在“谁消费”“消费什么”“如何实现消费”等方面还存在难点堵点,建议打造“供”“需”“促”协同发展的消费共同体,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在“谁消费”环节,从需求侧入手,围绕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性别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需求,培育新消费群体,拓展新消费领域。“Z世代”(指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新“银发族”的悦老、适老消费,新“城市人”的住房、养老托幼消费等需求各有不同。其中占我国总人口的19%的“Z世代”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他们是数字化原住民,追求个性、注重体验、乐于尝试。可以发展定制消费品和时尚消费,开展音乐节、艺术街区等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鼓励国潮风与非遗产品、老字号相结合,加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宣传,为激发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提供契机。

  在“消费什么”环节,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提供丰富多彩的消费品和消费形式,供不同群体消费者选择。发展消费新形态,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促进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健康发展,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扩大绿色低碳优质消费品供给。强化数字技术对消费新业态的赋能作用,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等消费新业态。示范推广一批消费新场景,带动新兴产业落地应用,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在“如何实现消费”环节,从消费环境、消费政策、消费能力等方面入手,打通限制消费实现的痛点、堵点,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通过增加灵活就业等方式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全体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升级中的推动作用。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线上线下融合、虚拟商品和服务、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领域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取消不合理限制和限购措施,引导生产要素流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领域。

  外资选择中国房地产市场还看重哪些因素?美国房地产开发商铁狮门高级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陈志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铁狮门对于中国的投资是战略性的,希望将铁狮门在全球绿色可持续开发方面的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到中国。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无论是从我们养老金账户的设计,还是目前所看到的养老产品的设计来看,市场化的运营,都是希望大家建立一个长期的储蓄或者投资理念。养老金账户在退休之前是封闭运行的,哪怕我买了产品,后来中间我把它卖掉了,这个钱也无法支取,只能等到退休时才能使用。而我们如今看到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35岁可以购买,20年到期,55岁可以支取。这样的办理条件,也是在培养大家长期储蓄的理念,因为养老实际上是一个未雨绸缪的过程,年轻的时候,能工作的时候,把我们一部分收入,用于长期投资的专项使用。这个过程因为长期封闭,反倒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养老金的投资期限可以很长,投资回报率,比我们一般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其实要好很多。这样一方面更好帮助了我们养老的专项需求,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帮我们抬高了真实的投资回报率。

  11月12日,黑龙江小兴安岭南麓的县级市铁力在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初筛结果阳性人员,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防止外溢,铁力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2年11月13日0时起,在全域内实行3天临时“静默”:所有城乡居民(参与疫情防控、应急、医疗、保供行业人员除外)在区域核酸检测以外的时间不得外出。截至14日,铁力市发现3例阳性人员,截至21日,已经发现16例阳性人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