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收购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跌,行业复苏进程面临推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6 17:22:33

原奶的产能去化慢于预期,周期性难题还需要新的顶层设计。

时间接近年中,但乳业上游原奶行业的情况却越发艰难。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截至今年5月,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已经同比连跌27个月,为2010年以来最长一次。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于原奶整体减产的情况不及预期,行业复苏进程或比预期更晚。 

奶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

河北奶农王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年初时河北奶协给出的一季度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在3.6元/公斤,乳企也基本按此价格执行收购,但这一价格已经跌到2018年一季度的水平,也就是上一轮奶价调整的最低点。

当时业内对后续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但认为奶价已经降无可降,但没想到4、5月份牛奶消费淡季,社会牧场也进入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奶价每个月 都在降低

王鹏在河北经营着一家大型现代化牧场,因此原奶销售较为稳定,但目前合同奶价也只有“3元多点”。而河北其他地区奶农告诉记者,由于奶价太低,加上乳企不断限收或合同到期不再续约,当地中小社会牧场包括上述奶农在内,已经悉数出局。

奶价持续下跌后,王鹏的牧场也采取减少后备牛的饲养比例、淘汰不盈利的奶牛等方式降本求生。但目前奶价进一步下行,也跌穿了他的成本线。

王鹏告诉记者,一般牛群中青年牛和泌乳牛各占一半,目前奶价的情况下只有单养泌乳牛才能维持盈利,因此他已经将小牛悉数淘汰,虽然这对于牧场的后续经营会有影响,但当下先活下来更重要。

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市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叠加原奶供给快速增长,导致国内原奶产业进入深度调整。2023年,国内主要原奶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或亏损,其中现代牧业(01117.HK)和中国圣牧(01432.HK)净利润分别下降了68.9%和79.3%,优然牧业(09858.HK)和澳亚集团(02425.HK)净利润则分别亏损10.5亿元和4.9亿元。

行业呼吁统筹原奶供给

此前对于原奶走势,行业内普遍认为,要到今年三季度之后,随着市场产能加速出清,奶价才会出现反弹,但目前产能去化并不理想。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曾在行业论坛上透露,国内需要每天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才能大幅缓解目前原奶的产能过剩。

但记者注意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4月国内奶站生鲜乳产量同比增9.4%,到6月第2周数据显示,国内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仍未止跌,为3.3元/公斤,同比下跌13.4%。

“牛奶产量下降得并不快。”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社会牧场存量调整较快,但目前有相当大一部分产能来自于乳企自建牧场和资本投建的大型牧场,本身经济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强,加上单产水平高,产能提升也较快,产能去化不易。近期饲料价格也在回落,一些大型牧场采取了硬抗周期的策略,因此整体产量下降速度慢于市场预期。

公开市场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蛋白饲料价格普遍回落,豆粕价格从2023年最高时的5000多元/吨已经回落至3000元/吨左右,部分大量上市的省份报价则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奶属于乳企的关键原料,且牧场建立到形成产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原奶产能的控制上,乳企间也有博弈。

宋亮告诉记者,今年二季度国内原奶产量会逐步放缓,三季度原奶产量可能会下降,但原奶供需关系要想重新达到平衡,时间还要再向后推迟,具体需要看看明年的市场情况。

“目前的局面让人痛心。”宋亮表示,中国原奶行业十多年中经历了多次供需失衡,反复上演“缺奶-养牛-过剩-杀牛”的情形,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往原奶行业供给和需求缺乏管控,乳企像在农贸市场采购一样按需购买原奶,这导致养殖端风险大,但与此同时,养殖端产能增减也同样无序,缺少规划。

因此宋亮也呼吁,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各省农业资源进行统筹,建立原奶供给配额制,以销定产,加强牧场审批管理,保护养殖户利益,此前欧盟也采取配额制管理原奶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原奶产销预警机制,帮助行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李家真从现实条件变化的角度指出,创造神探IP需要从中古到近代的历史文化中寻找资源,因为在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本身的智慧变得稍显逊色,拥有智慧的人不再容易被“神化”。时下最新的侦探小说如迈克尔·康奈利的作品,都是表现一位有正义感和人情味的主人公,而不是一个“神探”。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1/71857400.jpg" alt="" />

  李俊指出,我国一直强调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要谈判加入DEPA、CPTPP这样的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其中很多涉及到服务业的开放,同时,因为其中包括跟人员、数据、资金跨境流动有关的举措,所以这些领域的开放风险相对高,但又极为重要。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分努力,也不会亏待每一位奋斗者。

  “我这大棚里的放风机、自动轨道车、卷帘机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大大减轻了我的劳动强度。”甘泉县道镇兰家川村种植户王文华说道,目前,他种植的西红柿品种为甜鑫2号,产量达到了4.5万斤,因该品种西红柿耐储运、果形好、颜色好、味道好,一经上市,供不应求,收入也较可观。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1/33/5076800245259240161.jpg" alt="qxtx" />

张家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