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 中青网
2024-06-20 17:48:05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20日在北京表 示,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

  当天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参加过大熊猫年度优化配对繁殖专家论证会的专家,刘定震介绍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关情况。

  他介绍,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熊猫人工繁育,于21世纪初突破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三大难题,种群得以快速增长。

  刘定震解释道,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因此,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经科学评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长期维持。

  刘定震说:“我也注意到,最近网上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或者被克隆的风险。”

  “春节前,我们主要的业务便是为渔民安装监控,让他们可以安心回家过年。”陈巧玲说,安装了智慧监控后,渔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察看渔排上的情况,回家和家人团圆时不用再时时担心。

  “作为一名企业家,除了把自己企业做好,还要回馈社会,感恩时代赋予我们的发展机遇。”傅旭敏与青田县山口镇小平坑村结对帮扶,投资建设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在复强看来,内蒙古应积极为这些走出国门的内蒙古人,传递家乡需要他们的热情信号,告诉他们家乡发展已今非昔比,很多领域的投资回报都已经高于海外。

  活动现场,前来参加市民络绎不绝,大家争相体验非遗文化,共同游园闹春,接受爱心义诊,现场喜庆祥和,年味十足。

  <strong>通胀高企 英国罢工浪潮持续数月</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雅加达1月14日电 (记者 林永传)14日,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举办迎春节活动——“中国古代服装秀”。该孔子学院副理事长穆尼、中方院长牛海涛、印尼方院长菲力,孔院部分教学点学员及其他中文爱好者约250人参加活动。

刘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