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3 12:45:29

  习近平: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开发和丰富食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新需求。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新提出“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年来,我国不断拓展传统粮食边界,以实践探索丰富着“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作为人口大国,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土地特别是耕地的增长空间已极为有限。同时,我国拥有近40亿亩草地、42亿亩林地以及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和江河湖泊,蕴藏着粮油肉蛋鱼奶果蔬菌等丰富的食物供给来源,有待全方位、多途径地加以合理开发利用。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饮食结构已从“食物80%以上来自主粮”,变成“一小碗饭配一大桌菜”。除碳水主食外,现代人更讲究蛋白质、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均衡搭配,“大食物观”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食物观”并非要动摇粮食生产基础地位,尤其是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增强的大背景下,更有助于我们主动对冲各种风险。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不仅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还实现了总产量、面积、单产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夯实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的安全根基。

  保证14亿人吃饱吃好,绝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我们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把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作为新征程上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以“舌尖上的中国”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确保手中的“中国饭碗”底气更足、成色更佳。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6/1459499201.png" alt="新春新愿丨以梦为马 勇毅前行" />

  “这两天生意非常好,每天能接到30多个电话,家里的桌位几乎天天被订满。”村民何兰的农家乐位于通村公路边,距离村文化广场不到1公里。春节假日期间,她的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就餐和住宿。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认为,兔年春节期间,本地、异地消费双双增长,优质供给持续发力,服务零售呈现供需两旺新趋势。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6/28/1923148420881781892.jpg" alt="" />

  2021年春节前,总书记来到化屋村给大家拜年,赵玉学热情地请总书记参观他的新家,这些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光景。

  当日,1997年出生的成都人刘穗踏上了前往深圳的列车。“虽然我们家没有专门的迎财神仪式,但是一家三口都不约而同转发了‘迎财神’的朋友圈。今天我就回去准备上班了,毕竟财富还是要靠双手创造。”她说,自己目前已经拥有10万元的存款,实现了自己毕业时定下的阶段性目标。几天前,她与几位好友约定了今晚到深圳后一起爬山露营,寓意新的一年财源滚滚“顶峰相见”。

吕国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