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渡河公”端午祈福 壮族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2 10:47:52

  中新社南宁6月10日电 题:制“渡河公”端午祈福 壮族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作者 韦佳秀 石玲川

  6月10日正值端午节,傍晚时分,广西上林县三里镇雨声淅淅,清水河两岸站满了人。当地民众踏入浅水区,一边吟诵祈祷词,一边将粽子和“渡河公”放到“小船”上,让其沿河漂流。据介绍,这一习俗自明朝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2008年,上林县“渡河公”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渡河公”又名为“渡老头公”,壮语意为“渡灾爷爷”。其形象是用壮族彩布缝绣的明朝装束小布人,怀里抱着用艾草、白芷、苍术等中草药制成的金黄色南瓜。

  当天,三里镇歌圩广场热闹非凡。嘹亮的壮族山歌响彻广场,人们激情对歌,此唱彼和。艾叶糍粑、三角粽、“渡河公”香囊......特色一条街上商品琳琅满目,前来选购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专门从南宁市区驱车120多公里来参加这个活动,看到制作精美、气味怡神的‘渡河公’手工,准备带一些回去送给朋友。”南宁市民韦赟宇说。

  上林县“渡河公”制作手艺人覃美华回忆,幼时生活苦,没什么玩具,最盼望过端午节。“那天,母亲会把她亲手缝好的‘渡河公’挂到我胸前。”覃美华称,成为母亲后,她也把对孩子的希望和祝福一针一线缝入“渡河公”里。

  上林县“渡河公”非遗传承人覃晓燕1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这门手艺。四十多年来,经她手制作的“渡河公”不计其数,“‘渡河公’的制作分头部、身形、南瓜三部分,将其进行组合缝制,再加上装饰就成型了”。

  2017年,覃晓燕注册“上林县庞外婆民俗工艺制作坊”。如今,工坊由原先的1人发展到20多人。“端午节前后,‘渡河公’订单翻了好几倍,这几天一直在赶工和送货。”她说。

  在传承过程中,覃晓燕对“渡河公”制作技艺进行创新,将传统布料改为壮锦,还融合不少现代元素,制出的“渡河公”外观更加鲜活多样,深受年轻人 喜爱。

  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和创新,“渡河公”的外形从原来的无脸到可爱的笑脸、从无辫到精巧的辫子、从一人抱南瓜到双人或四人抱南瓜。“渡河公”的形象变得更富观赏性,还亮相2023年的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

  近年来,覃美华“渡河公”传承基地、黄福连“渡河公”制作室、石冬冬手工制作室等十余家规模成熟的手工坊在当地相继成立。众多农村妇女利用农闲制作“渡河公”出售,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一年下来,订单从没间断过。”覃晓燕告诉记者。

  当前,随着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渡河公”这一吉祥物衍生出一系列旅游纪念文创产品,远销海内外,越来越多农村妇女加入“渡河公”手工制作行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完)

  为了观察技术,刘广经常会跑到东北的一些大农场。“连续三年,农场的收割全是我从东北调的大型收割机。这些收割机收割量大,价钱便宜,每亩地可以给老百姓省二十块钱。其次,它可以降低作物的浪费和损失率”。现在,他成了农场里名副其实的“技术派”。

  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目前,河南已有1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农业系列副高级职称。2020年8月,河南省人社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下发《河南省农业系列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涵盖全省事业单位、涉农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中从事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农村能源、畜牧、兽医(含中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化等9个专业的初级、中级、副高级及正高级职称的评审。

  也有地区对获评者规定了义务。比如宁夏,当地对已获得相应职称的农村人才,鼓励支持其履行带头应用先进技术、组织农民技能培训等多项职责;对不承担相应义务的获评农民,取消其申报高一级职称的资格。

  经查,毛腾飞违反政治纪律,落实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礼金,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以权谋私,收受他人财物,利用职权为亲属推销金融产品谋利。

  11月13日0—24时,甘肃省新增确诊病例7例,其中兰州市城关区5例、陇南市康县2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17例,其中兰州市481例(七里河区340例、城关区110例、榆中县12例、西固区11例、红古区7例、安宁区1例),陇南市23例(武都区9例、宕昌县5例、礼县4例、文县3例、康县2例),临夏州临夏市5例,庆阳市2例(宁县1例、西峰区1例),白银市白银区2例,嘉峪关市2例,天水市秦安县2例。以上新增感染者为外省返甘人员落地即管控检测、密切接触者排查、高风险区检测、常态化检测和集中隔离点检测中发现。轨迹信息由相关市(州)或县(市、区)进行发布。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2例,解除隔离无症状感染者2例。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红树林生态,公园设有科普展馆,还有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参与公园的自然课堂。今年已经54岁的金莹现在是公园的“明星”志愿者,每周她都会到公园向游客义务讲解红树林和候鸟知识。

王士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