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电影人冀借交流互鉴“发现彼此”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7 19:02:51

  中新社吕梁6月7日电 (记者 胡健)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7日正在山西进行,美国电影人和中美大学生组成的交流团围绕中美电影产业合作进行交流,希望通过交流互鉴“发现彼此”。

  在山西传媒学院,交流团一行参观了该校的演播室、放映室、录音室等教学场所。该校教师梁景东曾担任中国导演贾樟柯多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从该校毕业的导演毕赣也曾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得殊荣。这让美国青年电影人看到美中电影合作的无限可能。

  其间,在“未来之桥”中美电影座谈交流活动上,美国玛丽蒙特大学创意服务负责人迈克尔·西特尼科夫表示,美中电影人之间的合作离不开学术和学生层面的交流,希望可以在美中的各个电影学院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参观完山西传媒学院之后,这里的设备令其印象深刻,他希望未来美国学生来此学习,并借此机会在这边工作。

  美国独立电影人瓦罕·贝德利安认为,电影节是促进国际电影交流很重要的方式,山西的电影人应该更多地走出国门去讲述山西故事。作为一名美国电影人,也希望能够参与中国的电影节,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人见到彼此,讨论与电影相关的话题。

  在谈到美中电影人才话题时,瓦罕·贝德利安进一步说道,美中电影人才之间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彼此看见”的平台,希望可以通过交流访问、参加电影节来发现彼此。“在山西传媒 学院参访时,发现山西有很多电影人才,我们可以远程开展很多电影项目,也可以邀请他们来美国工作,和他们有更多深入的电影合作。”

  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郝静静表示,在如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电影可以呈现人类感同身受的情感。在美国电影走进中国市场的同时,希望更多中国电影“走出去”,讲述中国故事。在经历过大电影时代、网络电影时代之后,相信在中美电影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更多业态样式,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每个人的声音。

  此次由山西省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是“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的组成部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完)

  不过,陈弘提醒称,中澳经贸关系虽然已出现实质性改善,但澳大利亚政府日后不应再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挑战中国,不要做伤害两国双边关系的错误事情,应积极维护好目前来之不易的中澳关系的“回暖”进程。

  重庆跨江缆车项目——长江索道建成于1987年,是为缓解市民“出行难”而建设的城市公交设施,由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运营。在2010年前后,随着交通功能减弱,转为文旅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海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时又是长江入海口,平均海拔只有2.19米。因此,也有人疑虑这样的地形条件是否适宜建缆车?

  201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其中一部分就源于沙区绿化。这种背景下,该怎么理解近年来沙尘暴天气的“故态复萌”?

  “晚上10点半左右,正对医院大门的马路两边停着好多警车、消防车,可以看见医院里穿着各类制服的工作人员很多。”李先生(化姓)告诉记者,晚上10点半左右,他路过北京长峰医院。从路边可以看到医院的两幢楼,其中一幢几乎全暗,另一幢很多房间亮着灯。

  在他看来,如果这样一个观光缆车建成的话,对上海的旅游会有很大的提升。“相信这样一个构想实现以后,能够成为上海的另外一个地标。”他说。

蔡雅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