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同学会“知国情 话自信”留学人员国情教育研习班在重庆开班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30 06:08:37

  中新网重庆4月24日电(记者 程子倬 何显津)“重庆的红色基因和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4月23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知国情 话自信”留学人员国情教育研习班在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开班。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重庆欧美同学会会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滕剑峰;重庆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陈鹏;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雷莹出席开班式。来自北京、天津、黑龙江、山西、宁夏、新疆、河北、重庆等十余个省级地方组织的近40位青年留学人员代表参加研习班。

  陈贵云在讲话中指出,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是党的统战工作重要实践地、中国民主党派的重要发祥地和“政治协商”的诞生地,也是一座具有悠久留学历史的城市。重庆的红色基因和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大家要当好标杆,把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感所悟讲出来,带动身边更多的留学人员了解党情、国情。

  开班式上,举行了授旗仪式。陈贵云和雷莹将本次研习班的班旗交到学员代表高峰和任翔手中。

  滕剑峰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欧美同学会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大有可为的一年。 本次活动旨在更加精准地加强留学人员思想引领,在追忆红色传统中,不忘留学初心;在全面把握和深刻认识我国国情中,牢记报国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海归力量。

  开班式后,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副教授王超从“源与流:红岩精神的命题提出”“知与行:红岩精神的形成发展”“根与魂: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承与启:红岩精神的时代传承”四个方面做了专题授课。

  王超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提到,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第一堂理论教学,引导留学归国的学员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红岩精神,从红岩精神中汲取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本次研习班为期4天,课程安排上理论教学和参观教学相结合,拓展教学和沉浸式教学相交融,设置专题辅导、现场教学、座谈交流等学习内容,学员们将通过学习、参观全面深入领悟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及老一辈留学人员以身许国的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完)

  除了人才,有企业也从永康外迁到周边地区,“永康的房租太贵了,同样是1万多平方米厂房,在永康可能要贵50万元以上,道路也相对拥挤。”

  歼-35的亮相和交付,对于中国航母战斗力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参考美国海军的使用经验,F-35C隐形战斗机是全球目前唯一的隐形舰载战斗机,对其他国家的舰载战斗机构成代差的技术优势,但它的内部弹舱容量有限,仅能携带JSM 这类小尺寸反舰导弹,射程和威力都相对有限;而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虽然没有隐形能力,但外挂性能出色,可以携带LRASM这样的大型反舰导弹执行远程攻击任务。因此它们成为美国航母打击群当前最有力的组合——F-35借助隐形优势负责前沿情报收集、争夺制空权乃至初步,“超级大黄蜂”押后提供火力支援和发射大型反舰导弹负责“最后一击”。

  (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承载着世界人民对两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凝结了人类实现集体安全、永久和平的制度设计。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是由于其未能得到有效维护和履行。我们呼吁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台地位。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阵营对抗、霸权主义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相违背,应当受到抵制和反对。

  今年已经27岁的旦旦,按人类的年龄相当于80岁左右,2021年3月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疾病,仍在治疗中,归国日期推迟至2023年12月底。神户王子动物园园长加古裕二郎去年7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旦旦是一只高龄熊猫,我们在体检和治疗时都尽量不给它身心造成压力。“旦旦有自己的情绪和好恶,我们会观察并选取它状态比较好的时候进行体检,也逐渐缩短了它的展示时间。”

  亚洲金融危机悄然爆发。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连续七年高速增长的世界造船量迅速转为萧条。船价下跌严重,以7.0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的成交价为例,每艘从3300 万美元跌破 2000 万美元。日、韩船厂利用货币贬值的优势,在新船成交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压价抢单,以扩大出口,使国际船价进一步下跌。

  王力安防制造基地生产总监李廷钱是80后,来自云南。2000年,年仅18岁时,他只身一人来到永康。到永康第一天,他买了一瓶红茶,吃了一顿饭,兜里就只剩5块钱了。第二天,他跑到王力工厂门口排队应聘。时隔二十多年,他还清楚记得那天下着小雨,起码一百多人排成两排,全是年轻小伙子,等着工厂来挑人。“当时工厂很难进,有的还要找关系,招聘的人看看手,看看体型,最后就挑了二三十个。”

家惠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