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放流珍稀特有鱼类 50多万尾鱼“安家”长江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18 20:46:29

  中新网重庆6月17日电 (梁钦卿)为恢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50余万尾鱼17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米邦沱码头被放归长江,此次增殖放流的鱼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岩原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以及名优鱼类中华倒刺鲃4种。

  当天,由重庆市林业局、江津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2024年增殖放流活动”在江津区米邦沱码头举行。

  本次增殖放流采用切鳍标记、体外标志、内藏可视标志、化学标志等标记方法,按照珍稀、特有种5%,名优种1%的标记率对放流的1.7万余尾苗种进行标记。此外,活动邀请了5位专家对苗种标记、抽样、测量、称重、装车、放流等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验收。

  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维志表示,在长江十年禁渔的背景下,恢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十分重要,增殖放流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增殖放流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种群,对长江里衰退比较明显的物种进行补充。

  他还介绍,现在放流的种类和数量也更加科学合理。重庆每年都要根据上一个年度水生生物资源的监测情况,来制定下一年的增殖放流规划。“我们现阶段能够放哪些鱼类,每种鱼放多少数量,都是在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的,而且这个规划每年都要进行修订。”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30余次,放流鱼类14种共1000余万尾,其中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400余万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庆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王维表示,本次放流有助于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群落结构的改善以及水生生态的修复,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各 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完)

  “文字与文明译丛”上新《美洲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作为研究印第安人图画文字的奠基之作,本书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以“图画文字”命名的研究性著作,全书以印第安人图画文字为主线对美国本土印第安人文化的一次详尽梳理,话题几乎涵盖人类学所有领域的内容,比如生死命题、家庭生活、教育、战争、宗教、习俗、历法等等。在全球人类学界、民族学界、古文字学界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历久不衰。

东艺宫灯在近百年来,

  据了解,ChatGPT是一种聊天机器人软件,是由微软投资的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除了具备人类语言交互外,ChatGPT还具备复杂的语言工作,包括自动文本生成、自动问答、自动摘要等多重功能。

  <strong>政策加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strong>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安纳托利亚的这次大干旱可能展现了人类体系在意料之外、持续多年极端气候下的脆弱性。因此,这些极端事件可能击垮人类的应对机制,或可应用于历史和当代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完)

  聚焦钢铁、装备、石化、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河北将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改专项行动,实施技改项目5000项以上,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0家。

白柏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