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

来源: 央广网
2024-06-13 02:30:14

  中新网扬州6月12日电 (记者 崔佳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2日,中共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在召开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表示,扬州要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

  江苏扬州放眼全局,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定位——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不动摇,全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扬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潜力在哪里?扬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给出答案,那就是扬州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从产业基础看,扬州历史上就是一座工商名城,产业一直是这座城市兴旺发达的“密码”。2023年,扬州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突破8000亿元,位列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30位、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38位,扬州的13条新兴产业链中有8条规模过百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高于省均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从科创资源看,扬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7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22家,拥有中航系“两院一中心”、国汽轻量化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累计建成各类科创载体超过400万平方米,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力评价名列第33位,创新生态指数位居长三角城市第13位。从人才支撑看,扬州全市现有普通高校8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技工院校12所,在校学生超18万人,“留才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1。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扬州市委提出,建强产业体系,夯实发展新支撑,要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传统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基石”,也是必须抓紧抓实 的“基本盘”。力争到2025年,创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8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实现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的“双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到2025年,形成2-3个规模超2000亿元的地标产业,总量过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链达到1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3%和42%;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扬州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氢能储能、元宇宙、零碳负碳等未来产业,聚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加速未来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完)

  日本当年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自身在人权问题上劣迹斑斑。对他国人权状况指手画脚,掩盖不了自己的历史丑行。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企图借此损害中国形象、迟滞中国发展,也注定将以失败告终。

  德国电视一台5日报道称,德国外长希望在她的印度之行中加深与该国的伙伴关系——也是因为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德国目前正试图从战略上重新定位自己与中国的关系,因此有意加强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有分析认为,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在美欧压力下坚持不站队、不制裁俄罗斯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有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德国的“希望”未必能够成真。

  一位受访者表示,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是一方面,但纪检监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需要解决配套的机制问题,不然将大大影响纪检监察专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我觉得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是最伟大的,付出的最多。所以,我就根据小说里母子的对话,写了歌词。这歌词一是回答儿子的提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二能使自己充满信心,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就像满山开遍映山红,也相信亲人一定会回来。”陆柱国说。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4742例,其中境外输入186例,本土34556例(广东9421例,重庆8221例,北京2413例,山西2293例,河南1463例,新疆1194例,四川1056例,辽宁992例,山东912例,吉林811例,甘肃791例,天津601例,青海570例,江苏425例,湖北420例,河北400例,宁夏368例,内蒙古312例,陕西291例,黑龙江281例,广西263例,安徽252例,湖南197例,云南169例,上海115例,江西98例,贵州88例,浙江57例,福建44例,海南20例,西藏17例,兵团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83例(境外输入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56627例(境外输入1737例)。

  正如孙春兰副总理所言,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各地正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核酸检测、出入公共场所管理、倡导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购买“四类药品”等方面做出逐步调整。

甘彦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