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法一甲子 回望戴高乐

来源: 网易网
2024-06-02 23:12:35

  中新社法国科隆贝双教堂镇1月27日电 题:中法一甲子 回望戴高乐

  中新社记者 李洋

  当地时间1月27日,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活动在法国科隆贝双教堂镇举行。科隆贝双教堂镇位于法国东北部上马恩省,是戴高乐晚年定居之所,也是他逝世后的长眠之地。中法建交一甲子的历史时刻,在这里抚今追昔,缅怀伟人,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出席活动的中法各界人士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中法友好根植于历史的深刻记忆,铭记戴高乐作为中法关系历史新篇章开拓者做出的贡献。正是在戴高乐的积极推动下,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在戴高乐纪念馆,戴高乐将军的曾孙女纳塔莉·戴高乐作为戴高乐家族代表参加活动。她高度评价1964年两国建交的历史意义。她认为她的曾祖父所做的相关决定是富有远见的。她期冀法中未来能够推动各领域合作深化。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发表讲话,指出要“饮水思源”。他说,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 以卓越的战略眼光,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毅然做出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历史性决定。

  卢沙野强调,戴高乐主义“最突出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独立自主”。60年前,也正是秉持独立自主精神,戴高乐将军顶住西方阵营特别是美国的重重压力,主动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公开表示“法国理应直接倾听中国,也让中国听到法国的声音”。

  卢沙野呼吁,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法两国应当不忘初心、携手同行,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向世界发出和平、合作、对话的时代强音。

  86岁的中法建交亲历者汪华当天特地从巴黎乘车250公里赶到科隆贝双教堂镇,在纪念活动现场对中新社记者侃侃而谈。在被问及60年前中法建交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汪华说,包括他在内的中国筹备建馆6人小组1964年2月从瑞士日内瓦乘火车抵达巴黎里昂站,受到法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就像是在欢迎电影明星一样”。他觉得,早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感受到中法民众的心已经连接在一起。

  据史料记载,中法宣布建交后,两国互相派出建馆先遣班子。中国外交部任命宋之光为驻法使馆临时代办,筹组先遣人员去巴黎筹建大使馆。汪华便被选为筹备建馆6人小组的成员之一。1964年6月2日,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到任,法国首任驻华大使佩耶几乎同时抵京。中法顺利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

  谈到戴高乐与戴高乐主义,汪华对记者说,戴高乐做出中法建交的战略决策,确实看得很远,他制造的这次“外交核爆炸”实际上在情理之中。他希望法国现在能够继续抓住戴高乐“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中法民众也应进一步增进互信。

  汪华对法国年轻一代对历史尤其是二战史方面缺乏足够了解、对基本事实判断模糊不无忧虑。他表示,自己年幼时经历过二战,了解历史的严酷一面,那些过往的经历令他印象很深。戴高乐主义在法国人特别是法国青年一代中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

职业球迷,背对球场

卡塔尔显然是有备而来,甚至是长达12年的准备。在过去几年里,他们还在世界各地参加了美洲杯、金杯赛和欧洲区世预赛,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战斗力。但世界杯终究还是不同的:作为世界杯新军,卡塔尔的发挥也肯定不能算达到了他们的正常水平。

记者:胡克非

进入“豪门”的第一个感受是,平台不差钱。刚到腾讯时,老板让落原做一项预算,他按照之前在网易的标准做完,老板问他:“是不是少了几个0”?

阿图玛玛体育场

那是我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我已经成为那支缺乏大赛经验,但又令人兴奋的三狮军团的资深球员了。这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的。霍奇森是我们的主教练,而为了巴西世界杯,他还请来了史蒂夫-彼得斯。

赵丽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