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戚嘉林:“5·20”讲话是一篇挑衅的“台独自白”文

来源: 南风窗
2024-06-19 04:11:23

  中新社台北5月22日电 题:专访戚嘉林:“5·20”讲话是一篇挑衅的“台独自白”文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22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20”讲话将“两国论”台面化、正式化,是继李登辉、蔡英文之后3.0版的、赤裸裸的“两国论”。此举向“台独”再跨一大步,是非常严重的挑衅。

  长期从事台湾史研究、关心台海情势,戚嘉林说,两岸学者这两天都忧心忡忡。今年稍早大陆方面释出了善意,台湾舆论期待“5·20”讲话有正面回应,让台海局势出现缓和契机,但这篇不计后果的讲话跌破大家的眼镜。“你让60%的选民怎样面对未来?即使有40%的支持者,浅绿也不愿意被5%的深绿绑架。你坐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也不能把大家拖上战场。”

  戚嘉林注意到,岛内媒体将这次讲话与2016年蔡英文的“5·20”讲话进行关键词量化比对,发现“两岸”分别出现2次和14次、“中国”出现7次和0次。

  他指出,讲话中最触目惊心的就是有关“两岸关系的定位”。赖清德不再视大陆和台湾是一国之内的两岸关系,而是视同与日本、美国平行的“外国”。并且,这篇讲话提及“中国”之处,不是所谓“呼吁中国停止对台湾文攻武吓”,就是“中国并吞台湾的企图并不会消失”。戚嘉林说,赖清德企图将“拒统”定义成“反并吞”。

  但试问,美国教科书会将美国南北战争时,战前林肯对南方的呼吁说成北方联邦政府对南方的“文攻武吓”吗?戚嘉林强调,不但不会,事实上美国人非常推崇南北统一,认为它开启了日后美国的繁荣。

  岛内不乏论者称赖清德提出“重启观光旅游”“学位生来台就学”为善意,戚嘉林问,在视大陆为外国的条件下交流,目标难道是一起追求“台湾独立”的所谓“和平共荣”?何况说完“追求和平共荣”的表面善意,就是“推动价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国家肩并肩,形成和平共同体,来发挥威慑力量”等杀气腾腾的论述,更像是“以武拒统”的“台独开战檄文”。

  讲话末尾,赖清德提及“1624年,台湾从台南出发,开启台湾全球化的开端”,戚嘉林直指其“颠倒历史”。他说,荷兰人当年来到台南,给台湾少数民族与汉人带来的是屠杀灾难、残酷压榨。“荷兰人被郑成功赶出去以后,他们的历史学者是有反省的,没有叫冤叫屈”。

  戚嘉林表示,这段历史在赖清德口中,荷兰侵略者及灾难性的殖民统治却成了正面表述的荣耀对象,凸显了不正义的历史记忆,读来真的很痛心。

  他说,当前,两岸关系面临不可测的深渊, 即将进入寒冷的冬天。但他们错估了中华民族百年艰苦奋斗、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意志。此刻,两岸民间更应该保持交流,去争取同胞走近走亲、国家统一的未来。(完)

  回想小时候的经历,王印觉得自己得到的最大资源就是“空间”。他想过学美术,但拿不出报课外班的钱。在20多年前的山东农村,常见的是铁丝等身边的材料,他于是自己琢磨。“因为一直在做,偶尔失败也就失败了,节奏并不着急。”

  三年来,055型“万吨大驱”家族不断壮大,它们搭载着最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既可以单独执行任务,同时也是航母的“带刀侍卫”。作为第四代驱逐舰,“万吨大驱”具有哪些突出优势?再来听听军事专家曹卫东的分析。

  报道还称,在整个德国,不少企业高管们都能意识到,在中国的此类投资与美国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但他们对此反驳说,在华投资和合作,对于他们的企业在欧洲蓬勃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这是人民海军连续三年在成立纪念日之际发布专题宣传片。2021年4月22日海军主题形象宣传片《大海向党旗报告》,以3名基层官兵为人物主体,以一场实战化演练为故事主线,辅以战术口令、战斗警报、机器轰鸣、水中声呐等环境同期声,结尾从1921年到2021年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描述了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辉煌航程。

  3月28日至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率调研组赴湖南开展实地调研。4月11日至12日,丁仲礼率调研组在山西调研。4月12日至13日,丁仲礼率队赴贵州省毕节市调研民盟对口帮扶工作。

  “住院部的楼上面好多人在呼救,有人在大喊,有人在窗户外边坐着,也有人拿着毛巾示意这里有人。”季女士称,当时浓烟特别大,有人把病人推到窗边试图转移,但可能因为楼层过高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淑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