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的“绣郎”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02 10:17:52

  新疆哈密的“绣郎”(非遗传承正有时)

  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新疆哈密,流传着古老的维吾尔族刺绣工艺。擅长刺绣的维吾尔族妇女,用银针和彩线把自然界中的花卉草木、流水山峦绣制成一幅幅艳丽华美的图案,并巧妙地把它们装点在花帽、衣领、袖口周边,或是枕头、被褥的醒目处,以展示她们穿花纳锦的心灵手巧和丰富的艺术想象。

  今年50岁的哈密市陶家宫镇乔麦庄孜村村民卡德尔·热合曼,就在有这样传统的家庭长大。从小受到母亲和姐姐的熏陶,卡德尔展现出了非凡的刺绣才华。第一次由他独立剪纸 、设计的图案被母亲绣制成绣品被人买走,那年他才6岁。

  2008年,由哈密地区申报的维吾尔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给了卡德尔极大的鼓舞。第二年,在哈密市文化馆举办的一次民间艺术展上,卡德尔展出的10幅刺绣作品赢得了当地专家的肯定。当专家得知这是一位“绣郎”的作品时,感到十分惊讶。“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了,村民们也逐渐接受了我。”渐渐的,找卡德尔设计图案、买绣品的人也越来越多。

  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保护。2015年,原文化部、教育部组织开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并在哈密设立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作为受益者,卡德尔是广州大学第一期新疆哈密刺绣培训学员之一。“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门,中国四大名绣精美绝伦的技法,令我深感震撼,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回到家乡后,卡德尔将学到的技艺与家乡的传统刺绣相结合,设计出更多新颖的刺绣作品。

  如今的“绣郎”卡德尔,不仅大大方方拿起绣花针,还在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支持下,开办了刺绣、剪纸培训班,为哈密城乡培训绣娘3000多人。他带领30多位技艺熟练的绣娘组成专业团队,每年能完成订单千余件,帮助绣娘脱贫致富。从田间地头的农民到刺绣传承人,卡德尔用灵巧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生活,也带领身边的村民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一梗多花是维吾尔族刺绣中的一种标志性图案——在同一根花梗上,可以同时开出牡丹花、佛手花、荷花、梅花等各种各样的花。“只要坚持努力,没有永远不开的花。”在卡德尔看来,无论是非遗传承人还是普通的刺绣人,都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通过每一位绣娘的努力,才能让维吾尔族刺绣发扬光大。”

  指着那幅刺绣作品,卡德尔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和绣娘的花都开了!”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新目标。

  日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永良(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舟山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浩记得,吴自良先生曾带领科研团队,进行了一项代号为“真空阀门”的研制工作,当时的研究团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也就30岁左右,“无论是我们的前所长邹世昌院士,还是所里现在经常能碰到的老师,当时都在吴先生的研究组里,那时候都才20多岁。”

  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根基,以岭药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力点,用于科研创新的人才和资金投入连年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新年健康礼”也成为今年的热门选择。家用电子血压计、可实时监测血压血氧的智能手环等产品出现在很多人的年货清单中。“在外工作,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的身体,总怕他们对自己的健康关注不够,这次买了血压计作为新春小礼物,希望他们能经常用得到,让我更放心。”即将回老家山西太原过年的王先生说。

  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迎来监管规范。

邱天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