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资金借道公募加速涌入港股市场

来源: 安徽网
2024-06-29 09:26:45

  ◎记者 何漪

  港股资产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内地资金借道公募基金加速进场。截至6月27日,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7亿元资金买入沪港深ETF;同时,国新投资积极认购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首发份额,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市场反弹后,投资者情绪有所好转。随着房地产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陆续推出,经济基本面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预计海外资金将回流港股市场,增配港股资产。

  资金借道ETF流入港股市场

  近日,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官宣认购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旗下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首发份额,传递了坚定看好港股央企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积极信号。

  最新消息,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旗下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正式成立,成立规模分别达到11.1亿元(人民币,下同)、11.65亿元、11.25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ETF成立后,为港股市场带来了34亿元增量资金。

  记者注意到,年内还有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工银瑞信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等新基金成立,吸引了不少资金进入香港市场。

  作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力量,沪港深ETF在年内获得大量资金流入。截至6月27日,沪港深ETF年内吸金超过了17亿元。以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为例,该ETF在6月27日基金份额达到9.87亿份,较去年底的1.11亿份增长了789%。按照成交均值1.2141元计算,年内大约有10.64亿元资金借道ETF布局市场。

  此外,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QDII)、博时恒生医疗保健(QDII-ETF)等QDII-ETF年内吸金超过2亿元,陆续流向港股市场。

  重仓大量优质公司

  机构投资者对港股资产的偏爱不减。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一季报末,有2893只公募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持有302只港股。据测算,公募基金投入大量资金买入港股资产,持有港股的总市值达到3230亿元。

  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港股在年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腾讯控股等不少股票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出现明显错杀。“港股市场有不少优质上市公司,基本面呈现出明显的拐点向上信号。因此,年初时,坚定买入了一些优质港股资产。”

  前海开源基金副总经理邱杰、尚正基金副总经理张志梅等多位公募基金经理都明确表示,在一季度增加了港股配置比例。“经历了长时间、大幅度的调整后,港股市场出现了比较好的配置机会。”邱杰说。

  持续看好港股 后市机会

  展望未来,融通基金基金经理何博认为,港股大概率呈现出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维持区间震荡。相较于海外市场,港股属于估值洼地;相较于A股市场,港股股息率更具吸引力。一旦在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出现利好催化,叠加空头回补,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认为,不少优质公司盈利持续扩张,乐观看待港股市场走势。如果国内政策持续释放利好、经济数据逐步回暖,有望支撑港股市场的整体表现。

  何博还谈到,泛红利主线下,一些传统行业资本性开支收缩,现金流改善支持扩大分红比例,新兴行业强化股东回报,头部互联网公司推出分红和回购双重举措,能够较好地支撑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投资上建议关注高景气主线板块:一是竞争格局改善后,教育、快运等细分行业盈利能力提升;二是公用事业具有涨价潜力;三是AI相关领域有不错的机会。

责任编辑:郝欣煜

  新商场闪亮登场、老商场新动态不断,为北京消费注入新鲜血液。1月6日,位于北京亚奥商圈的DT51正式开业。2月2日,新京报记者走访注意到,萌态十足的小动物装置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虽然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商场了,但每次来都忍不住让孩子和这些可爱的袋鼠、兔子合影。”一位住在附近的消费者说。下午5时左右,商场内客流量逐渐增多。一家餐饮店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开业以来客流量每天都不少,特别是春节假期,中午和晚上正餐时间通常需要排队。

  需要注意的是,<strong>汇算需补税的纳税人,汇算期结束后未足额补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将依法加收滞纳金,并在其个人所得税 《纳税记录》中予以标注。</strong>

  “新年小心愿达成,这样上班通勤、回家探亲、假期旅行都方便多啦!”近日,江西抚州的赖女士在购入一辆新能源汽车后高兴地说。

  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泰国国家旅游局将重点通过中国在线平台推广泰国旅游产品和服务,并计划在上海、广州、成都等中国城市举行路演,组织泰中两国旅游机构进行商务洽谈。泰京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巴差叻蓬认为,旅游业的复苏将重新激活其作为泰经济引擎的作用,国家经济有望迎来较快增长。

  多家国际机构认为,在2022年艰难复苏后,印度经济在2023年将迸发更多活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认为,印度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6.8%下降到2023年的6.1%,2024年将回升至6.8%,并特别提到“印度与中国将占今年全球增长的一半”。考虑到2022年和2023年印度经济总量的基数效应,6.1%这个数字并不算差。IMF此前发布报告预计,印度2022年GDP规模将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成为第5大经济体。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发布报告认为,印度经济在2023年将迎来强势增长,并预测印度将在2037年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路透社报道称,地震已致叙利亚1444人死亡,约3500人受伤。据联合国新闻网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土耳其地震发表声明称,联合国正在全力支持应对行动,实地评估需求并提供援助。

李文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