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增至34项

来源: 网易网
2024-06-07 21:37:08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中国水利部4日消息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增至3

  北京时间11月4日下午,在印度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中国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几千年来,灌溉工程一直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根基支撑,也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本。沿用至今成百上千年的灌溉工程遗产所承载的治水哲学已成为中华文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哲学观的象征。保护传承灌溉工程遗产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以及助推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综合各方判断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澎湃新闻 记者 李季)

  然而,“麦草方格固沙法”也存在缺陷。2014年,康文岩大学毕业,进入固沙林场工作,他发现这种治沙方式成本高、失效快,“沙丘被阻挡流动后,继续固化常常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但原有麦草方格两年便会腐坏失效,要进行多次铺装,耗费大量资源。”

  常人眼中,于天一就像“驾驶员”,干的无非是把盘打舵的常规操作。但事实上,航天器的姿态调整、变轨、开机和状态设置,全靠编码组成的指令牵引,一秒送达,不得有误,非实力与魄力兼备者难担此大任。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乌鲁木齐1月30日电 (记者 王小军)1月30日清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6.1级地震,目前,当地救援力量已对震中展开探查。

  这种来自民间的朴素情感,不能说是全无意义的,这至少是一种参与历史的方式。不妨设想,南宋的临安百姓拿秦桧当然毫无办法,但他们依然可以用这种诅咒的方式来“报复”。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没有什么用,但至少为历史评判增添了一个维度,所谓“口碑”,便是如此。

李雅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