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校史讲解官”将“静的风景”转化为“活的课程”

来源: 千龙网
2024-06-14 03:42:39

  中新网上海6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3日获悉,在华东师范大学(下称:华东师大)前身学校之一——大夏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7个国家的14名华东师大留学生成为“校史讲解官”,在大夏大学原址——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讲解历史建筑,录制多语种短视频,讲述校史故事,在共同的场域中传承大学精神。

  据悉,华东师大留学生以“校史讲解官”的身份,通过16个视频以中、英、法、日、韩、俄、阿拉伯语7种语言介绍了思群堂、群贤堂、丽娃河、丽虹桥、赤水桥、夏雨岛等7处大夏大学时期的建筑景观。他们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生动讲述跨越时空、熠熠生辉的办学历史,将“静的风景”转化为“活的课程”。如今,华东师大普陀校区部分建筑完美保留了当时的样貌,部分已有改建和移位,但人们都能在历史记载的字里行间和老照片中感受到大夏大学学生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和胸怀家国的责任使命。

  校方表示,《熠熠生辉的丽娃河》《大夏大学体育场:挥洒青春,健体强国》《图书馆:智慧长河,翻涌着知识的浪花》《赤水桥×丽虹桥:跨越百年的两道彩虹》《夏雨岛:最文艺聚集地》系列视频的讲述与拍摄,不仅让留学生“校史讲解官”熟悉了华东师大校史故事,更是让他们加深了对上海这座城市、对中国的理解。

  在《思群堂:“沪上高校礼堂之最”》视频中,来自也门的国际汉语文化学院2023级硕士生自娜巴用流利的中文这样介绍道:“华东师大始于1951年10月16日,其成立大会就在离丽娃河不远的思群堂举行。思群堂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重要会议以及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内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见证了华东师范大学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来自俄罗斯的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本科生吴礼妍同样讲述了思群堂故事,吴礼妍表示:“最近我对书法挺感兴趣。参加这次活动,我了解到,原来中国著名书法家马公愚先生曾经为学校思群堂手书了《思群堂记》碑。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特别幸运,能够在见证学校发展历史的同时,参与创造学校的未来。”

  “2018年9月,我第一次来中国。我从机场直接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我对我们大学的第一个记忆是正门旁边那座美丽的白色大楼——群贤堂。那一瞬间不仅让人惊叹不已,同时深受感动。当老师们邀请我代表国际学生来讲解这座历史建筑时,我立刻答应了。我很荣幸能够了解我们大学的悠久历史并用中文将其讲述给其他人。”来自加拿大的国际汉语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米奇讲述了《学在群贤堂:勠力同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他说,“如今,当你走进群贤堂,随便地坐在任何一间教室,你都会深深地被师大文脉传承赓续的漫长历史,以及那段人皆称颂的光辉岁月所感染,所陶醉,所迷恋。”

  “参与拍摄有关大学历史的视频成为这学期最难忘的活动之一。我不仅能够了解有关大学的有趣史实,还能够为视频的创作作出贡 献。我对学校的历史,特别是丽娃河变得更加感兴趣!”来自俄罗斯的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语言生娜佳表示。

  不仅如此,多语种的校史讲述也鼓励留学生们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认识华东师大,为观众提供了解中国的全新角度。来自韩国的国际汉语文化学院2023级本科生郑裕陈说道:“我希望通过这个视频,能帮助更多的韩国人了解我们学校的历史。”(完)

  有外企高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各类应用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商机。“现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技术好多都在中国生根发芽,如果不在这里跟上,就会丢失市场。”

  对于李尚福履新后的首次出访为何选在俄罗斯,一位匿名军事专家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关系好,两军关系就好;两军关系好,两国关系会更好,李尚福上将应邀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防长将具体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在国际安全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等方面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军的友好关系。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卫报》澳大利亚版13日报道,澳贸易部长法雷尔当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对澳大利亚商品实施的进口禁令尽快解除,从而使得澳对华贸易尽快恢复正常,但他同时又提醒澳出口商,“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而外来人口年龄的构成也反映了上述情况。据了解,在沈阳市外来人口中,14岁及以下人口占8.80%,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79.79%,60岁及以上人口占11.41%,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大型跨国公司负责人纷纷访华,说明他们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资金和金融的避风港,同时也是投资的最佳选择地。此外,‘访华潮’也意味着全球的一些制造业、技术、资本正加快转移到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前结束访华后,马克龙在乘专机返回法国途中接受了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的采访,他表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避免卷入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该篇报道以《马克龙称欧洲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为题指出,马克龙受访时强调了欧洲“战略自主权”理论,认为法国可能会主导落实该理论,从而成为“第三个超级大国”。

焦俊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