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协会30年 新老会长忆追梦故事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5-18 12:55:48

  中新社福州5月17日电 题:福州台协会30年 新老会长忆追梦故事

  中新社记者 闫旭

  在正于福州举行的第26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上,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简称“福州市台协会”)新老会长忆往昔,讲述他们在福州扎根追梦、接力打拼的故事。

  让台湾姐妹们在大陆有一个家

  陈秀容曾任福州市第十届台协会会长,是福建省第一位女性台协会会长。

  1989年,陈秀容的父亲陈信维在福州成立先施企业,先后修建了先施百货、先施大厦。在父亲身上,陈秀容看到勇气、魄力,感受到商业的魅力,也看到台商在大陆的广阔天地。

  作为一名女性台商,陈秀容在大陆这片热土上追求的不仅是商业成功,更希望为两岸交流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她在1998年主导成立台商妇女组织“牵手之家”,初衷就是让来自台湾的姐妹们在大陆有一个温暖的家。如今,这个“牵手之家”逐渐发展成为两岸妇女交流合作的平台。

  身为“家长”,陈秀容始终关注“榕台两地”女性的联系与理解,带领姐妹们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关爱,让我们在公 益事业中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她说。

  “登陆”数十年里,陈秀容见证了女性台商的拼搏与成长。“两岸女性都有能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她认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女性可以携手发挥智慧和力量。

  领取福建第一张台湾居民居住证

  陈奕廷的父亲陈建男是早期来福州投资的台商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投资创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1997年,陈奕廷来到福州帮助父亲经营企业。

  “我是来自宝岛台湾的福州人。”在福州生活了27年的陈奕廷,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个故乡”。“大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提供了无尽的发展空间,3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直是福州市晋安区的纳税大户。”

  展示了他领到的福建省第一张台湾居民居住证,他说:“如今在福建,台胞享有许多便利政策。这张居住证对我们在大陆的生活、出行、金融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陈奕廷一直致力于将在福州的生活体验分享给更多台湾年轻人。

  在延续父辈事业的同时,陈奕廷积极投身搭建台胞交流平台事业当中,推动榕台交流,鼓励台湾青年来榕创业、就业。他曾连任福州市台协会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会长,现为福州市台协会荣誉会长,“我会继续当好‘引路人’的角色”。

  越来越多台商二代崭露头角

  如今,就像陈秀容、陈奕廷一样,越来越多的台商二代继承父业,在福州乃至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崭露头角。现任福州市台协会会长蒋佩琪,也是一位“台二代”。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20世纪90年代初,蒋佩琪跟随父亲蒋启弼回到家乡福州市连江县创业。她现正带领团队和企业,推动大健康产业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融合创新发展,为两岸同胞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30年来,福州市台协会会员台企已由创会时的162家发展至现在的近400家。蒋佩琪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建起增进两岸情谊、促进经贸合作的桥梁。

  全国台企联产业工作委员会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进办公室已落地福州市台协会,这是蒋佩琪接任会长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果。这个办公室由两岸专家学者组成专门工作小组,推动数字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为两岸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来,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潜力是巨大的。”蒋佩琪说。(完)

  “有了物理空间后,有了骨架,就要考虑灵魂。”屈永辉说,时值国家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加上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不少高管凭借资本市场获得财富自由,有创业意愿。以大学生创业、阿里人才溢出为契机,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承接了第一批创业项目。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直言,需要重视的是,由于刚需动力有限和改善循环不畅,当前的需求修复或者说“小阳春”,周期可能比较短,更需要重视需求的“断层”和供需不匹配。

  在中方支持下,沙特和伊朗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上表示,沙伊改善关系为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打开了道路,也为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国家间矛盾分歧树立了典范。

  余杭区以杭州当地特色菜“羊锅”闻名,有不少建筑本打算用于开发餐饮业。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创新经济促进局副局长屈永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建设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给出初步方案,将小镇中12幢粮仓改建成办公空间,建成梦想小镇互联网村,还将原本计划做“羊锅”的空间用来打造成“梦想小镇创业集市”。

  研究生招生制度一直是“笔试+复试”的选拔形式。其中,笔试重在考察基本知识储备,复试则是对学术、科研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但在“二次高考”等错误认知的影响下,笔试成绩被默认为“核心成绩”,甚至是唯一的标尺,大规模地刷题、机械式地复习,让考研变得更加“应试化”、“高考化”。

  安徽产的泰国香米、不可注射的美容针、直播间的苦情戏、假免费真卖货的评书机、不能点击的短信、一台手机操纵2万水军……在2023年央视3·15晚会上,诸多消费问题曝光,相关企业“现出原形”。

陈胜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