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思维定式,博物馆还可以怎么做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14 11:35:44

  论文物资源,大湾区算不得丰厚,近来于大湾区邂逅的两座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 物馆与粤剧艺术博物馆,竟不约而同给予笔者有别于传统博物馆的意外之

  两座博物馆都很年轻,都是近年来博物馆建设大潮下的产物。前者位于香港,开馆不足三年,后者地处广州,2016年对外开放。它们一座俨然综合性的“巨无霸”,一座深耕垂直细分领域,看似没有什么可比性。先后参观这两座博物馆的经历,倒是让笔者不禁思考:盛放文物以外,博物馆还能做些什么?除却价值连城的展品,博物馆还可以怎样丰富、深化大众的观展体验与文化认知?

  头顶“故宫”光环,坐拥维多利亚港绝美风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俨然集“顶流”博物馆的众多特质于一身。然而,在笔者看来,其给予大众最大的惊喜,在于以文物珍品叠加沉浸式布展、互动装置体验等方式来重述历史文化故事的策展思维。这是一种再创作,为新型文博展览形态而探路。

  几个故宫文化常设展,最能见出这种策展思维对于大众观展体验的更新。古画、古陶瓷、屏风、印玺……展品均精选自北京故宫所藏珍宝的展品,涵盖的都是文博机构常见的传统门类。得益于几乎展览的每一个篇章都穿插了沉浸式场景设计或多媒体互动装置,众多文物的呈现透气而富于韵律,故事线的展开则饱满而富于戏剧张力。

  且说“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常设展。其观展体验仿若当代人穿越至清宫的“一日游”。一只华丽的西洋座钟,提醒着“一日之计在于晨”,开启了展览的首个篇章。实物展品如脸盆、钟表、镜子等生活用具,吉服、官帽、佩饰等衣物饰品之外,一段真人饰演的影像视频还原了帝王晨起梳洗穿戴的全过程。搬来戏台,搭起回廊,用立方体叠出简约版假山,将戏服、戏本等文物与园林般的场景相呼应,打开在紫禁城中听戏游园的沉浸式休闲体验。体味帝王鉴赏临摹的风雅生活方式,除了于展厅欣赏书法、碑帖与文房,还可以在触碰式互动屏幕上尝试临摹《兰亭序》。紫禁城入夜时分构成的展览尾声,更令人称绝。躺卧在环形沙发上,借由天花板放映投影的多媒体视频,也即名为《梦》的艺术装置作品,观众将“潜入”乾隆皇帝的“梦乡”,透过乾隆追念去世的爱妻——孝贤纯皇后所书的《述悲赋》,感悟帝王不为人知的脆弱,隐秘的精神世界。一种神圣的符号象征,也由此被还原为一个鲜活、能够被理解的人。

  如是观展体验,新鲜,丝滑,甚至时尚,显然不同于常见的文博展。不少互动体验,更在今人与古时的对话中,加深观众对于文物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的理解。

  粤剧艺术博物馆深入人心的观展体验,同样具有代表性。地处广州网红街区永庆坊的它,聚焦的主题——粤剧艺术,不仅与展馆所处原境的历史文脉甚为贴合,还似以一种活的形态在这片区域继续生长,抽出新枝。文旅融合的路径,以及活态博物馆般的顶层设计,无不有效加深着观众对这座博物馆阐释主题的印象,进而拉近人们与粤剧艺术深植的岭南文化之间的距离。

  全新建造的园林式博物馆样态,决定了粤剧艺术博物馆既不同于很多有着现代建筑外壳的博物馆,亦有别于不少原本就选址历史建筑的博物馆。与其说这是博物馆,不如说这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体验空间。一方面,它营造出宛如岭南园林般的精巧实景,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兼备的紧凑布局,芭蕉树、荔枝树、凤凰木等树木的见缝插绿,共同还原粤剧诞生、成长的环境;另一方面,其展陈空间条件又是现代化的,让很多与时俱进的展陈手段如引入新媒体展项等均得以在此施展。参观完室内的粤剧主题展,不时循着悠扬的曲声,兜到园子中央,观众还能隔着池塘,抬眼望见飞檐脊顶的戏台,邂逅一场原汁原味的粤剧演出,近距离感受粤剧唱腔之优美、妆扮之华丽。

  值得一提的是,粤剧艺术博物馆对于粤剧情境的复原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根植于其所在地的历史文脉。永庆坊位于广州西关。源自南戏、起源于佛山的粤剧,正发展于广州西关。永庆坊一带至今保留着多处与粤剧相关的文化遗迹,像是引领粤剧发展的行业工会、有粤剧“祖屋”之称的八和会馆,粤剧戏班子弟“龙虎武师”昔日的住宿场地銮舆堂,李小龙之父、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海泉居住过十多年的李小龙祖居,等等。可以说,粤剧记忆俨然为永庆坊注入灵魂,也使得它从很多城市看上去大同小异的焕新历史街区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辨识度。与此同时,粤剧也仍在这一带生生不息。紧挨着永庆坊的荔湾湖公园里,随处可见聚在一起拉二胡、弹扬琴、哼唱粤剧的票友,构成鲜活的“私伙局”,荔枝湾大戏台每天下午也有唱戏时间,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对于博物馆参观者来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沉浸式体验?让人们沉浸式体验粤剧生长的土壤,进而亲近岭南传统文化。

  博物馆建设大潮之下,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两座各具魅力且各自成为所在城市文化引擎的博物馆,给出了两种各不相同的探索,却同样新颖,并且富于启示意义。

  由此可见,当今博物馆的发展,不妨跳出唯藏品数量、规格论抑或唯场馆面积、规模论的刻板定式。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博物馆学者陈建明在《博物馆是什么》一书中提到,博物馆关乎人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幸福。参观博物馆给人带来的乐趣显而易见,或是获得愉悦,或是获得启迪。因而,笔者认为,博物馆不应满足于仅成为文物储藏室、展示场,更有必要琢磨,如何更好地发挥藏品价值,开拓更鲜活的观展体验,如何超越建筑而成为城市客厅,提高观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这其实也呼应着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强调博物馆作为充满创新活力的教育机构,促进教育、研究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努力成为打通社会、公众、艺术、历史的连接口,博物馆终将收获人们的情感回馈,呈现出非同寻常的人文关怀与社会亲和力。相信这绝不止一种方式,也没有标准模板,值得业内从不同的路径加以探索。

  目前泰国已取消强制性要求佩戴口罩的政策,但李凌一家此次出行仍然带了不少N95口罩,“在泰国大街上已经没有人戴口罩了,但在飞机上大家还是会戴上口罩,因为都是国内的同胞,还是会有戴口罩的习惯。”

  在天津市河西文化馆传统文化市集,猜灯谜、逛非遗、品美食,闹元宵……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元素,让人们在欢乐中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了节日浓烈的喜庆氛围。活动现场书画艺术家挥毫泼墨,现场为群众画小兔子、书写兔年祝福语,糖画、面人等非遗传承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

  在春天进发,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神州大地充满希望。今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1%,仅前4天国内酒店和各类旅行安排的预订量就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将持续释放。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战略判断。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在纵横分布着各类管道的现场,工人们先给换热器预热,然后打开盐穴井口控制阀。瞬间,近140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气体从地底深处的盐穴奔涌而出,在换热器内由导热油加热到300多摄氏度,成为高温高压空气,驱动空气透平膨胀机冲转,通过轴承带动发电机转动——电,又从空气中“重生”了。

  德庆是“龙母”故乡,正月“龙母文化巡游”习俗源远流长,传颂、传承着母仪龙德、向善向上精神。当天9时30分,德庆县元宵节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开始。

  751园区

段希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