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参事于平:中轴线上蕴含的智慧有助于现代城市发展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1 22:51:15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2024“‘京 ’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之一的“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活动5月30日走进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政府参事于平为师生们带来了主题为《世界遗产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的讲座,百余名首师大师生参

  中国拥有57处世界遗产地,是世界遗产大国,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范例”。于平在讲座中详细讲述了世界遗产的概念、分类、现状,以及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等相关知识,并在世界遗产传承保护框架下,深入浅出地阐明北京中轴线的重要价值。于平指出,北京中轴线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营建的杰出范例,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更见证了中华民族信仰的包容性、多元的社会生活。于平在讲座中以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为主要线索,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她表示,北京中轴线形成了纵贯北京老城、具有极强礼仪性的建筑序列,是中华文明营城理念绵延发展、不断再现的经典见证,其中蕴含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智慧,将有助于北京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品质。

  本次讲座采取了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京’彩文化青春绽放”的高校与社会公众同步开放讲座内容,让更多高校学生与社会公众有机会了解中轴线文化遗产知识,激发学生和公众更加自觉地加入到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据了解,“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讲座加强对中轴线文化内涵挖掘、价值阐释和传播,更充分地讲好中轴线故事。接下来,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多所高校,让更多高校学生及社会公众有机会了解中轴线文化遗产知识,扩大北京中轴线的影响力,吸引更多高校师生自主探访、了解中轴线,成为中轴线文化传播的志愿者。(完)

  去年11月1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已经有一艘24100TEU集装箱船下水。当天3号船坞开启闸门,两艘巨型新船被缓缓拖拽出坞,另一艘是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两艘船均为当前各自船型中的“世界最大”。外高桥造船负责建造的首制国产大型邮轮预计今年5月出坞,7月开启试航,年内交付。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测,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约4000万~50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保持在1亿载重吨左右。接下来的3~4年,中国船企将迎来交船的高峰期。

  对于普通工人来说,想要定居永康,则是难上加难。永康曾在2021年上榜中国房价最贵县城榜第四位,仅次于隔壁的义乌和海南的陵水、万宁,平均房价达21860元/平方米。高昂生活成本降低了这座工业强县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对于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求学的大学生来说,回到永康的意愿并不强烈。有人笑称,“永康已经是人才流出的地方”。

  1995年,中国造船业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文龙曾撰文介绍,船舶工业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包凡先后服务于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拥有七年华尔街投资银行经验,帮助数家领先的跨国企业进行资金募集、银行借贷、兼并收购等工作。

  “造船行业是十分国际化的行业,船厂的船东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运输航线遍布全球。”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原总工程师胡可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和其他传统制造工业不同,造船行业的竞争更充分、商业化程度更高,相对来说,在改革开放后进入国际市场的阻力更小。

黄玉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