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富余却依然抢不上 谁来管堵路占位“僵尸车”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28 05:06:35

  充电桩富余却依然抢不上 只因“僵尸车”挤占充电口

  谁来管堵路占位“僵尸车”

  “你瞧,都是占着位置不充电的,没人管。”小区电动车充电难,有时不是因为供给不足,而在于管理不善,丰台区方庄南路18号院便是如此。本报记者接到居民反映后前往探访,发现小区约170组电动车充电口前,停放的“僵尸车”就超过40辆,还有约20辆自行车和三轮车。居民曾向物业反映,却毫无改善。

  探访

  “僵尸车”挤占充电口

  4月27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方庄南路18号院,一进南门,就看到东侧的9、10、11号楼前安装有长长一排电动车充电桩,桩前密密麻麻停着电动车,可走近细看,才发现许多车只是停着占位,并未在充电。

  11号楼前,有3辆电动车紧紧并排停放,占了两个充电位,其中两辆车罩着车衣,车衣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另一辆车的车座上满是泥点和鸟粪,仪表盘更是被污泥覆盖,显然已许久无人使用。

  记者在现场数了一下,3栋楼前共有充电口65组,座椅或车衣上有明显污渍、灰尘的“僵尸车”就有19辆,而正在充电的电动车只有12辆,其余车辆无法准确辨认是否为“僵尸车”,但显示均未在充电。

  疑惑

  桩前放多久都没人管

  方庄南路18号院住着约2100户居民,因电动车数量较大,所以充电桩数量并不少。记者走访看到,这个小区有3处规模较大的充电桩和四五处零散的小规模充电桩。然而“僵尸车”占位的情况却很普遍,记者27日下午走访时,占位“僵尸车”40余辆。此外,还有20余辆自行车和三轮车也停放在充电桩前。

  实际上,这是记者第二次走访这里 。4月16日,记者曾来到方庄南路18号院,当时9、10、11号楼前停放的、座椅上有明显污渍且未在充电的电动车约20辆。10天过去了,“僵尸车”基本没移动过。

  “你放楼道里、路边不行,但只要放充电桩前,物业就不管了,放多久都没人动。”一位老住户说,好多人发现物业不管,就都把不用的车堆这儿了,还有放杂物的。

  记者探访时,碰到一位居民正从家里提着电池下楼。“这些旧车都停这儿,晚上回家晚了想充电没有位置,只能带电池上楼。”这位居民说,小区里电动车多,充电位本就紧张,占位的“僵尸车”又加剧了充电难,“小区建有非机动车停车棚,物业但凡能引导一下,都不至于这样。”

  追问

  物业回应:管不了

  物业为何不愿意管理“僵尸车”?记者联系到了小区的物业——金九成物业管理公司。“人家放那儿,只证明现在没骑,不代表不用,小区里这么多充电口,哪儿有地去哪儿充。”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这事确实归物业管,但管不了,因为很难区分是不是“僵尸车”。

  记者又提出,是否可以给那些有明显污渍、疑似是“僵尸车”的车辆贴条给车主提个醒,对方直接回答“贴不了”。

  2018年,公安部在《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中就明确,物业服务企业需落实停放充电管理责任,对检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本报记者 鹿杨 文并摄

  来源:北京晚报

  人员解困之后,中图网也开始有余力帮助涿州受灾的其他方面。其官方社交平台已在转发其他受困人员需要援助的信息。出版业其他因涿州灾情受损的机构也陆续提出新的措施。受损图书近150万册、码洋约达1.24亿的未读图书2日发布公告称,将采取紧急加印、加急出版流程,启动短视频直播带货,寻求法律支援定损,寻找备用库房等措施应对目前的情况。

  8月1日15时许,在涿州靖雅学校安置点,来自大柳村、小柳村、北茨村、佟村等附近村庄的村民已被安置在学生宿舍楼内。“听说现在村子里的水已经过腰了。不过,人都出来了,还算幸运吧。这里的生活有保障,就在这儿等着洪水下去吧。”小柳村一位村民如是说。

  多家印媒称,自2020年6月以来,印度政府依据所谓“国家安全”,已经封禁了TikTok、WeChat、UC浏览器等超200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同时多家中企相继被迫陷入税务风波。印度财政部7月21日声称,过去6年间,小米、realme、OPPO、vivo和一加等中国手机制造商共逃税900亿卢比。

  “以往企业发展的所有挫折都比不上这次洪灾的致命一击。”黄平在直播间里用低沉的声音、温和的语气,一遍遍讲解手头的图书和文创产品。

  “买19万的房,上12万的学。”一夜之间,庆幸自己拿到入场券的家长成了“学区房爆雷”的当事人。过去,金融街、月坛、德胜因优质教育资源富集而被合称为“金德月”,而2021年7月空前的政策执行力度,让烈火烹油的德胜市场遭遇重锤,比起较少调剂出区且自身产业、区位优势巨大的月坛、金融街,德胜这颗“学区皇冠上的明珠”立即黯淡下来。

  多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华北平原准备迎接洪峰的下游河道,近一二十年为了提高抗洪能力已修建新河道,但不像南方河流饱经考验,需要水利部门每年组织人工疏通,而且“无论怎么疏通,它有一个(建成时设定的)行洪能力”,程晓陶表示,有关部门每天计算水帐,因此下游居民想转移的,“听当地了解雨情、水情的指挥部门安排,或者先把老人和孩子转移走”。

白淑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