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当心太空中的“间谍之眼”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7-01 08:19:39

  一些国家的间谍情报机关,可能通过高精度遥感卫星对我国开展实时监视,他们往往利用专业人士的分析数据,甚至“热心”网民提供的坐标信息,持续开展观测窃密。

  我国幅员辽阔,仅凭间谍卫星的对地观测能力,要想从太空精准搜集窃取我敏感信息,难度不亚于海底捞针。但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个别网民的无心之举在无意间为间谍卫星“指了路”,造成泄密隐患,应引起高度警惕。

  ——为 境外间谍卫星“定了位”。随着高精度卫星地图应用层出不穷,部分企业为进一步完善数据,打造了“用户共创”机制,鼓励相关爱好者上传标记精确地理信息。个别网民因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拍摄并在地图应用上传未标识的涉密单位、军事区域等敏感位置信息,导致相关地理坐标数据泄露。

  ——为境外间谍人员“答了疑”。个别网民为获取谈资或炫耀其专业能力,在卫星图像中涉及军事场景变化时,便主动在军事论坛、网络社交平台上分析卫星图像变化原因、分辨军事设施设备型号和建设情况,甚至回答有关我国军事战略、装备研发等信息的提问,造成相关敏感甚至涉密信息外泄。

  ——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搭了桥”。从近期破获的多起非法安装间谍探测设备案例看,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网络勾连的方式,招募我境内人员“协助”在机场、港口、军事基地周边安装探测装置。相关人员一旦完成设备安装,境外间谍卫星就能实时接收搜集窃取的敏感信息数据,给我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面对看不见的“间谍之眼”,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努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敏感区域不拍照。在经过各类军事设施、军事场所等敏感区域时,收起猎奇之心,不随意拍摄、上传涉军涉密照片。

  ——涉密信息不评论。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个人生活、与他人交流中,收起炫耀之心,不随意参与解答涉军涉密话题。

  活动一开场,一段由留学生表演的巴基斯坦民间舞蹈惊艳了观众,充满异域风情的舞曲搭配轻灵的舞姿引起阵阵欢呼。随后,各国青年各自组团制作元宵节花灯、编制中国结、猜灯谜、包汤圆,观看非遗木偶戏。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赞叹不已。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杨凡向<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介绍,在人口学概念中,引起人口总量变动有三个因素,出生、死亡和迁移。其中,自然增长就是指由出生超过死亡而造成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迁移造成的增长。

  1月31日,武汉市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共有305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参与集中开工,总投资3020亿元,涵盖了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

  “提前还贷”热度上涨

  河南中医药大学德国留学生无名则是有备而来。2日,他专程赶到被誉为马街书会“活化石”、103岁的曲艺人余书习家,听老人弹三弦,请教马街书会历史。此经历被无名拍成短视频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受到众多网友点赞。

  <strong>第三个讯息:新的有生力量、新的动向</strong>

朱诗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