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考即将结束,考后需注意哪些事项?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12 07:27:47

今天

2024年全国高考进入第三天

多地高考即将收官

高考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考生和家长们一起来了解↓

多地高考即将结束

6月7日

今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

报名人数达1342万人

比去年增加51万人

  今年高考全国共设考点7926个,普通考场35.9万个,备用考场2.2万个,监考人员107万。

作为第四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

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

今年是高考改革后的首考

采用“3+1+2”选考模式

目前,多地高考即将结束:

  6月8日

  陕西、河南、四川、内蒙古、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山西等9个省份的高考已结束。

  6月9日

  广东、江苏、安徽、上海、重庆、福建、湖北、湖南等多数省份的高考也将迎来收官。

  6月10日

  北京、天津、甘肃、山东、浙江等省份将结束所有考试。

  高考查分时间表请查收

  高考结束后

  将进入高考成绩查询及志愿填报阶段

  多地已更新查分时间

  四川:从6月10日起将进入评卷工作阶段,预计6月23日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7月初至8月中旬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甘肃:6月25日左右公布普通高考成绩,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点击“信息查询”进行查询,或登录甘肃省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查询。

  第一次志愿填报:6月26日20:00至6月30日14:00。第二次志愿填报:7月29日20:00至7月31日14:00。

  江西:高考成绩公布时间为6月25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下旬—7月上旬,以2024年高考网上填报志愿公告为准。

  安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为6月下旬。

这些针对考生的“套路”要警惕

高考期间,各种相关诈骗层出不穷,

考生和家长们要警惕以下“套路”

  谨防上当受骗

  1朋友圈有人“捡到准考证”

  近日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声称捡到了高考准考证,请求紧急转发以便考生找回。实际上此类信息是每年都会出现的谣言,请广大网友停止转发此类信息。这其实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高考设下的一个骗局,以捡到准考证为由引起公众关注,吸引流量或者伺机诈骗。

  2提前查分骗局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会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态,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如果在其中输入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以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后,银行卡的钱财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转走。

  高考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能随意在陌生网址上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信息,谨防被骗!

  3“特殊渠道”入学骗局

  不法分子对考生及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以让考生获得内部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公安机关提示: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特殊渠道”入学,都是诈骗!

  4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5虚假申领“助学金”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师或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以“再不领就过期”的名义,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如果接到类似信息,考生和家长要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高校、教育等部门核实信息真伪,请勿盲目轻信。

  6“混淆假冒高校信息”骗局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不法分子假冒高校、官方招生机构、学校网站或学校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公安机关提示: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考后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考生们应谨慎保管个人准考证号、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防范不法分子违法利用信息,侵犯个人权益。

  2缓解焦虑、调节情绪

  如果在考后感到焦虑,考生和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焦虑、调节情绪。

  放松训练

  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是常用的缓解焦虑的方法。在焦虑时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需要控制呼吸、均匀呼吸,不要让自己的呼吸频率变快,焦虑就不会加重。

  适度运动

  焦虑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做的运动。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缓解广泛性焦虑症或减少恐慌的倾向的方法,如跑步、快走、户外骑车或室内蹬车、游泳和有氧健身舞等。

  学会“不焦虑”的饮食

  条例共有十章、六十五条,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前前后后翻阅数遍,看到自己此前的不少建议在条例中体现,其尤为欣慰。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天津1月18日电 (张少宣 崔景圣)18日,2023年天津市健身大拜年主题系列活动在天津市北辰区正式启动,现场数千名健身爱好者参与,天津市各区分会场累计参与人数过万。

  这是财政部《职工困难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后,全国总工会下拨的第一批按照项目化使用管理的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此次下拨资金主要用于各地工会协助政府兜牢基本民生底线,重点保障巩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优先支持困难职工帮扶项目,包括困难职工疫情生活补贴资金1亿元、特殊职工群体关爱送温暖项目8436万元、困难职工生活救助类资金6827余万元、困难职工医疗救助类资金2705余万元、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类资金1483余万元,以及其他巩固拓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特殊职工群体送温暖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项目。

  罗思义称,过去三年,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发展经济,与欧美对比,中国都有绝佳表现。中国经济显然会在2023年加速增长。(完)

  一是支持开展科技创新。优化科技创新服务,鼓励开展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畅通参与政府项目渠道。

  此外,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资金流入发挥了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主导作用。王春英提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增长45%,体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韧性。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项下资金净流入保持较高规模,显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另据商务部统计,1至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巨大消费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仍然较强。

王仁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