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奥地利开启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27 12:08:24

  为确保大熊猫在奥健康生活,中方专家于今年年初赴奥开展场馆改造技术指导,明确大熊猫场馆设施、饲养管理、食物保障、健康护理等标准要求。下一步,旅奥大熊猫到期回国后,奥方将积极开展场馆改造提升等各项准备,以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迎接新一对大熊猫的到来。

  美泉宫动物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园之一,被称为欧洲最美动物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动物园于2003起开展首期合作。20多年来 ,双方在大熊猫保护繁育、科学研究、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公众教育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大熊猫“阳阳”“龙徽”创造了自然交配成功繁育4胎5仔的欧洲纪录。旅奥大熊猫“园园”“阳阳”将于今年协议到期后回国。

  在中国提出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中方立场以后,国际社会其实对中国之劝和促谈是高度期待的。特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欧洲一些国家更多的人相信中国的诚意,以及中国的能力。

  这一幕发生在浙江安吉县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操场上,也出现在水火箭总设计者、科学老师王印的短视频里。现实中,前后共有80多名小学生参与了火箭的制作和发射,现场时常发出阵阵欢呼。在抖音上,这些平凡材料承载着的航天梦想,在“科学老师王印”的账号下,则收获了五湖四海的网友近200万次赞。

  作为中国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的最主要资助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6年专门开辟了一类更长期资助——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其目标是“聚焦前沿、突出交叉”,主要资助对象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牵头的多学科交叉团队,进行“五年+五年”的滚动支持,最初每五年提供2亿元经费,如今降为6000万元,但相应扩大了资助范围,每年支持的团队也从三四个逐步增加到十几个。

  今年2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召开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闻会上坦率称,解决“卡脖子”技术短板,需要从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找。3月,国务院发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科技部重组位列改革工作首位,也再度让人们聚焦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的基础研究向何处去?

  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R&D)投入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相较十年前的4.8%,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王贻芳认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与总体的投入比例不足有关,更关键的症结在于,6.32%的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为什么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总处于‘饥饿’之中?”

钱惠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