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机器人“摄影师”为嫦娥六号拍下月背工作照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07 08:23:35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郭超凯)中国国家航天局4日发布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的合影。月球上这张合影在网络上刷屏,不少网友好奇这是如何拍摄的?“摄影师”又是谁?

  这张合影由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拍摄、回传。记者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这台“移动相机”是该院研制的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

  据介绍,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是一个5公斤 级智能机器人,可以在月球表面自主智能移动。在嫦娥六号奔月和落月过程中,这台小机器人一直悬挂在着陆器的侧板

  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后,这台小机器人自主分离到月球表面,自主移动到合适的拍摄位置、自主选择拍摄角度和自主构图并进行成像位置的智能优化,最终拍摄了这幅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背面的第三视角真实图像。

  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的另一个任务是验证自主智能技术。自主智能是未来深空探测的发展方向,在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取得一系列相关技术成果,此次在嫦娥六号上是一次难得的验证机会。

  同样作为可以在地外天体表面行走的移动平台,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与“玉兔号”月球车有何不同?从体量上看,“玉兔号”月球车相当于2个成年人的重量,而这台小机器人要小得多,仅有约5公斤。别看它小,功能却很强大,其自主智能水平显著提升,硬件的高集成轻量化特点突出。这是研制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集智攻关的结果。

  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记录下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珍贵合影将成为经典瞬间;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向自主智能迈出了坚实步伐,将对未来月球科考产生积极影响。(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郸城县4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19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1个村卫生室组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患者实现双向转诊,信息互联互通。

  拜登首先对到场听他演讲的议员表示感谢,并转身与坐在他身后的新任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握手致意。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明一研究员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蜗牛来源的天然多糖基生物黏合剂,具有优异的止血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并且可显著加速慢性伤口愈合。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大型客机的研制,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大型装备制造领域的综合能力。比如,一般大型客机都拥有一对纤长优美的机翼,是机上最复杂的机体结构件,考验着民机结构件柔性制造的能力。“我们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翼盒、襟翼、副翼、缝翼、中机身等5个工作包的装配工作,占C919机体结构的50%以上。”王超说,为了给国产大飞机插上“中国翼”,航空工业西飞先后突破200多项技术难题。

  丹麦前驻上海总领事曹伯义(Carsten Boyer Thøgersen)在发言中提到,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未来西方会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人,大家共同讨论各自对历史、文化和国际合作的理解。对西方来说,提前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世界观很重要。因此,当中国发出邀请与西方对话或合作时,西方应该表示欢迎。

冯兴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