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新华社
2024-06-03 01:42:52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 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神山村是江西井冈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曾经在这里点燃革命胜利之火。总书记来神山村考察慰问之前,神山村54户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1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300元。因为贫困,大量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神山村成为只有几十位老人留守的空心村。

  从个人房源供应端来看,2022年55城个人房源新增供应量为620.5万间,在前3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后,2022年,个人房源新增供应量出现回升,同比上涨2.65%。但全年来看,整体受房地产行情下跌、疫情和保租房入市影响,个人房源供应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跌趋势,尽管同比来看有所增长,但新增供应依旧维持低位。

  王府井百货大楼北馆,充满了浓浓的兔年氛围。超大的网红兔子装置、充满生机的互动艺术空间,让前来打卡的顾客感受到新春的红红火火。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曼谷1月24日电 (记者 王国安)泰国商业部24日公布,2022年泰国出口总额约287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较2021年增长5.5%。

错过了,会遗憾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广府年俗也在变化。当然,一些习俗也无可避免地面临消失的局面,比如前面提到的“卖懒”;现在,除夕夜难以听到鞭炮声。广府年俗如何延续并发扬光大,值得思考。我认为,应顺应时代进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融入现代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比如,通过社交平台抢红包、拜年,就是科技进步下的春节新现象。

苏翰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