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大就业”格局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09 08:33:05

  中新网西宁1月2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2日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青海省通过实施智慧信息赋能、就业服务增效、职业技能提升等六项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全省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能,着力构建“大就业”格局。

  2024年1月1日,青海省人社厅印发《“青海e就业”工作品牌创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统筹实施六项工程,创新打造“求职就业简易、职业环境适宜、信息化服务高效、‘大就业’格局延伸”的“青海e就业”特色品牌,强化就业工作理念重塑、系统重构、数字赋能,全面发掘人社系统稳就业、促就业、保就业的潜力与优势,着力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大就业”工作格局,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人社力量。

  青海省就业服务局局长张俊介绍,《方案》有效提升协同能力,优化、重塑人社系统各项业务经办关系和规程,建立就业创业、社会保 险、劳动关系、人才人事全面协同一体化信息系统,强化与财政、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信息对接,推动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关联事项“打包办”。同时推动智能监测分析,打造“青海e就业”智慧监测分析平台,及时掌握全省就(失)业、劳动力供求市场及各项业务经办情况,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能提供数字支撑

  “我们在西宁、海东、海西等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研究制定零工市场建设工作指引,为进城务工群众、灵活就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并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加大劳务品牌培育打造力度,依托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推动省外用工岗位信息和全省劳动力资源互通共享,引导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张俊说,还持续开展“12+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强化人社入企服务和集中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输送,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张俊表示,《方案》还提升培训就业关联度,深入摸排劳动者培训意愿,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工种课时,精准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并依托职业(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力量,加大拉面、青绣、唐卡等特色产业和民间工艺专项能力培训力度,积极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精品培训项目;优化技能人才评价,进一步优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评价服务,助力更多劳动者提升技能、持证上岗。(完)

  在记者看来,这就需要电影院改变既有的经营思路,探索创新经营模式。电影院不仅是放映电影的场所,也不仅是卖爆米花和可乐的地方。

  第二阶段,当OpenAI的利润达到920亿美元后,微软获得OpenAI利润的比例降至49%。与此同时,其他风险投资者和OpenAI的员工将有权获得该公司49%的利润。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老师们也在开学前进入封闭研讨,这也是该校的传统,通常在每学期学生放假后或开学前进行。此次封闭研讨主要有学科交流与论坛分享两部分。其中,论坛分享是该校“质量提升系列分享会”的第三期,围绕“新课标与质量提升”“新课标与贯通培养”“同伴关系与质量提升”三个主题,分享该校老师的持续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千年的中国看西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丽水2月12日电(傅飞扬 周健)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老区的振兴与发展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焦点。

  为推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巴南区先后成立了巴南经济园区公司(2022年7月更名为巴南数智产业园公司)、巴南公路公司等多个国有平台公司。这些公司肩负着融资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开发整治等重要职能。但有的国有平台公司管理人员却不顾设立初衷,把国有平台公司当成私人领地,大搞权钱交易,严重污染了国有平台公司政治生态。尤其是巴南经济园区公司因管理人员收受融资回扣,违规推高融资综合成本,不但不能助推企业项目顺利落地,反而吃拿卡要,严重阻碍区域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等工作,成为区域性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陈中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